漢語字典
[①][zhī]
[《廣韻》之翼切,平職,章。]
“綕1”的今字。“織1”的繁體字。
(1)制作布帛之總稱。
(2)編織。
(3)搜羅。
(4)比喻客觀事物紛繁交錯。
(5)比喻思想情緒紛亂糾結。
[②][zhì]
[《廣韻》職吏切,去志,章。]
“綕2”的今字。“織2”的繁體字。
(1)用染絲織成的絲織品。
(2)通“幟”。旗幟;標志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職部照三母,tji?k
[廣 韻]:職吏切,去7志,zhì,止開三去之章
[平水韻]:去聲四寘·入聲十三職
[粵 語]:zik1
[閩南語]:chit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織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938第29〔古文〕??綕????【廣韻】之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質力切,??音職。【說文】作布帛之總名。【小爾雅】治絲曰織。織,繒也。【廣韻】組織。【書·禹貢】厥篚織文。【傳】織文,錦綺之屬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職利切,音志。【正韻】支義切,音寘。【禮·玉藻】士不衣織。【註】織,染絲織之,士衣染繒也。 又【集韻】昌志切,音熾。幟或作織。【詩·小雅】織文鳥章。【箋】織,幑也。【疏】幟與織,字雖異,音實同也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旗織加其上。【註】師古曰:織,讀曰幟。 【類篇】或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