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緵
zōng ? ㄗㄨㄥˉ
◎ 古代布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內含經線八十根為一緵,也因此指很粗的布。
◎ 古同“稯”,古代計量器,滿手為一把,緵為四十把。
漢語字典
[①][zōng]
[《廣韻》子紅切,平東,精。]
[《廣韻》作弄切,去送,精。]
“總2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古代一種粗布。
(2)細而密的魚網。參見“緵罟”。
(3)通“稯”。古代禾稼的計數單位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子紅切,上平1東,zōng,通開一平東精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緵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932第07【廣韻】子紅切【集韻】祖叢切,??音?。【玉篇】縷也?!臼酚洝ば⒕氨炯o】令徒隷衣七緵布?!驹]】緵,八十縷也。與布相似,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縫。 又【爾雅·釋器】緵罟謂之九罭,九罭,魚罔也?!驹]】今之百囊罟,江東謂之緵?!∮帧緩V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作弄切,音糉。義同。 又與稯通。【儀禮·聘禮】十筥曰稯?!驹]】古文稯作緵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器】緵罟謂之九罭,緵罟,魚罔也。〕 謹照原文緵罟魚罔也改九罭魚罔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