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絲
sī ? ㄙˉ
◎ 見(jiàn)“絲”。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sī]
[《廣韻》息茲切,平之,心。]
“絲1”的繁體字。
(1)蠶絲。
(2)泛指像蠶絲一樣的細(xì)縷。
(3)食品切成絲狀者亦稱(chēng)絲。
(4)線。
(5)絲織品。
(6)繅絲;紡絲。
(7)喻指白發(fā)。
(8)比喻極微細(xì)的東西。
(9)量詞。相傳為古代計(jì)絲之量詞。
(10)量詞。長(zhǎng)度或重量的微量。十忽為一絲,十絲為一毫。
(11)量詞。表示極小或極少的量。
(12)八音之一,指琴、瑟、琵琶等弦樂(lè)器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之部心母,si?
[廣 韻]:息茲切,上平7之,sī,止開(kāi)三平之心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粵 語(yǔ)]:si1
[閩南語(yǔ)]:s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絲; 康熙筆畫(huà):12; 頁(yè)碼:頁(yè)924第03【廣韻】息茲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新茲切,??音思?!菊f(shuō)文】蠶所吐也?!炯本推]】抽引精繭出緒曰絲?!緯?shū)·禹貢】厥貢漆絲?!驹?shī)·召南】素絲五紽?!局芏Y·天官·大宰】??婦化治絲枲。又【典絲】掌絲入而辨其物。【左傳·隱四年】猶治絲而棼之也?!∮帧局芏Y·春官·大師】皆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匏竹?!驹]】絲,琴瑟也?!∮帧径Y·緇衣】王言如絲?!臼琛课⒓?xì)如絲?! 疚褰?jīng)文字】絲作??,譌。【韻會(huì)】俗作〈糹系〉,誤。○按《說(shuō)文》絲自爲(wèi)部,今倂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