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簿
bù ?ㄅㄨˋ
◎ 本子,冊籍:簿冊。簿記。簿籍。簿錄。
◎ 古代稱公文、案卷:對簿公堂。
◎ 古代的儀仗侍從:簿伍。鹵簿(古代帝王、后妃、王公大臣外出時的儀仗隊。次序排列嚴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)。
◎ 笏。
英文翻譯
◎ 簿
book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簿 bù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竹,溥( pǔ)聲。本義:登記事物的冊子)
(2) 同本義 [book]
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。(上:皇上;上林尉:官名。)——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
(3) 又如:練習簿;賬簿;簿籍(財物出納的賬冊);簿鈔(簿牒;簿籍文書)
(4) 文書 [document]
儒生所短,不徒以不曉簿書。——《論衡·謝短》
(5) 又如:簿責(以文牘相責);簿牒(文書);簿歷(履歷記錄);簿牘(文書)
(6) 指記錄審問材料或罪人供詞的文狀 [written confession;deposition]。如:簿圓(供狀齊備);簿決(斷案);簿訟(審理訴訟案件)
(7) 儀仗 [guard of honour]。如:簿伍(儀仗侍從)
(8) 官名。指主簿一類官職,因負責文書簿籍,故多稱簿,歷朝皆有,如漢代的主簿,唐代的司簿、典簿、掌簿,亦簡稱簿 [secterary]。如:簿伐,簿閥(先代官籍門閥);簿尉(主簿和縣尉)
詞性變化
◎ 簿 bù?
〈動〉
造冊登記 [register]。如:簿列(謂登記入冊);簿土(古代指入冊的土地)
漢語字典
[①][bù]
[《廣韻》裴古切,上姥,並。]
(1)冊籍;記載用的本子。
(2)登錄;記入冊籍。
(3)文書。
(4)指記錄審問材料或罪人供詞的文狀。
(5)手板;朝笏。
(6)鹵簿。古代帝、后、王公、大臣等外出時的侍從儀仗。
(7)指資歷。
(8)官名。指主簿一類官職,因負責文書簿籍故多稱簿,歷朝皆有,如漢代的主簿,唐代的司簿、典簿、掌簿、亦簡稱簿。
[②][bó]
[《廣韻》傍各切,入鐸,並。]
通“箔1”。
蠶簾,一種用竹篾等編成的養蠶器具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裴古切,上10姥,bù,遇開一上模並
[平水韻]:上聲七麌·入聲十藥
[粵 語]:bou6
[閩南語]:phoD7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簿; 康熙筆畫:19; 頁碼:頁902第11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裴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伴姥切,??音部。籍也。【孟子】先簿正祭器。【史記·張釋之傳】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與郡縣通姦,多張空簿。【註】師古曰:簿,計簿也。 又笏也。【蜀志】秦密見太守,以簿擊頰。【註】簿,手版也。 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。【史記·黥布傳】布常爲軍鋒。【註】索隱曰:《漢書》作楚軍前簿。簿者,鹵簿。又百官皆有鹵簿,各分差等。【梁書·王僧孺傳】道遇中丞鹵簿,驅廹溝中。 又主簿,官名。【漢官儀】主簿,主縣之簿書。 又領也。【荀子·正名篇】五官簿之而不知。 又【集韻】伯各切,音博。迫也。 又【廣韻】傍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白各切【正韻】弼角切,??音薄。蠶具。或作??。 又同箔,簾也。 又【類篇】弼碧切。壁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