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篦
bì ? ㄅㄧˋ
◎ 一種齒比梳子密的梳頭用具,稱“篦子”。
◎ 以篦子梳:篦頭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篦 bì?
〈名〉
(1) 齒密的梳頭工具 [fine-toothed comb]
發短不勝篦。——杜甫《水宿遣興奉呈群公》
(2) 又如:篦箕(篦梳);篦梳(櫛發用具);篦頭鋪(理發店);篦頭待詔(梳頭師傅)
詞性變化
◎ 篦 bì?
〈動〉
(1) 用篦子梳發 [comb with fine-toothed comb]
賊如梳,軍如篦。——《明史·洪鐘傳》
(2) 又如:篦頭
漢語字典
[①][bì]
[《廣韻》邊兮切,平齊,幫。]
[《字彙》毗意切]
亦作“笓2”。亦作“箆1”。
(1)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用具。亦指用篦梳頭,剔除發垢。
(2)同“鎞”。古時醫生用以治眼病的器械。
(3)古代旌旗上的一種飾物。
[②][pí]
[《集韻》頻脂切,平脂,並。]
亦作“箆2”。
(1)捕蝦竹器。
(2)泛指筐簍之類。
(3)打人的刑具。
(4)指植物的莖葉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邊兮切,上平12齊,bī,蟹開四平齊幫
[平水韻]:上平八齊
[粵 語]:bei1bei6
[閩南語]:pe1,pi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篦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895第04【廣韻】邊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邊迷切,??音蓖。釵篦。又竹器。 又【說文】導也。今俗謂之篦。【廣韻】眉篦。 又【集韻】頻脂切。同笓,取鰕具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