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箜
kōng ? ㄎㄨㄥˉ
◎ 〔箜篌〕古代弦樂器,像瑟而比較小,弦數(shù)從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。
漢語字典
[①][kōng]
[《廣韻》苦紅切,平東,溪。]
見“箜篌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東部溪母,khong
[廣 韻]:苦紅切,上平1東,kōng,通開一平東溪
[平水韻]:上平一東
[粵 語]:hung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箜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888第09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苦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枯公切,??音空。箜篌,樂器?!臼酚洝の涞奂o】禱祠泰一、后土,始用樂舞,益召歌兒,作二十五絃,及箜篌瑟,自此起?!踞屆矿眢螅瑤熝铀?。靡靡之樂,空國之侯所存也?!撅L俗通】箜篌,一曰坎侯?;蛟豢蘸?,取其空中?!臼挛锛o原】箜篌,漢靈帝好之。體曲而長,二十三絃,抱於懷中,兩手齊奏之,謂之擘?!緲犯そ忸}】漢武滅南粵,祠太乙、后土,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,言坎坎應節(jié)也??不蜃髭M。侯,工人之姓。因名坎侯,後譌爲箜篌。 又【篇?!炕@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