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筭
suàn ? ㄙㄨㄢˋ
◎ 古同“算”,計算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筭 suàn?
〈名〉
(1) (古文為祘。會意。從竹,從弄。“竹”表算籌,《說文》:“常弄乃不誤也。”本義:計算用的籌碼)
(2) 同本義 [chip]
筭,長六寸,計歷數者。言常弄乃不誤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此字實即祘之小篆。祘象形,筭會意也。與從竹從具之算別。字亦作笇。
(3) 又如:筭人(計算人口以征收賦稅)
(4) 計謀;謀劃 [plot;plan]
長筭屈于短日,遠跡頓于促路。——晉· 陸機《吊魏武帝文》
(5) 又如:長筭(長遠的謀劃)
詞性變化
◎ 筭 suàn?
〈動〉
(1) 同“算”。計算,謀劃 [calculate]
孟子執籌而筭之,萬不失一。—— 枚乘《七發》
衡善機巧,尤致思于天文、陰陽、歷筭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計筭鉤畫,分銖不誤。——《新唐書》
(2) 又如:計筭(計算)
漢語字典
[①][suàn]
[《廣韻》蘇貫切,去換,心。]
[《集韻》緒纂切,上緩,邪。]
亦作“笇1”。
(1)古代計數的籌碼。
(2)同“算”。計數,計算。
(3)計謀,謀畫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蘇貫切,去29換,suàn,山合一去桓心
[粵 語]:syu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筭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885第22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蘇貫切,音蒜。【說文】長六寸,計歷數者。從竹從弄,言常弄乃不誤也。 又【類篇】損管切。數也。 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亦作算,通作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