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筐
kuāng ? ㄎㄨㄤˉ
◎ 竹子或柳條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:筐子。土筐。抬筐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筐 kuā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竹,匡聲。本義:筐子,盛東西的方形竹器)
(2) 同本義。后亦用柳條或荊條等編成 [basket]
維筐及筥。——《詩·召南·采筥筥》。注:方曰筐,圓曰筥
載筐及筥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良耜》
錡釜之器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
具撲曲筥筐。——《淮南子·時則》。注:“員底曰筥。”
約者有筐篋之藏。——《荀子·榮辱》
糗一筐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》
背筐,手長鑱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(3) 又如:筐篚(盛物竹器);筐簏(盛物的竹器);筐籠(泛指盛物竹器);筐籮(籮筐。竹篾等編的盛器);筐簍(盛物的兩種竹器)
(4) 簪 [hairpin]
柱不可以摘齒,筐不可以持屋。——《淮南子》。高誘注:“筐, 小簪也。”
(5) 同“匡” [frame]
大夫不里槨,士不虞筐。——《禮記》
(6) 又如:筐當(匡當。用以限定所制物件形狀、大小的框架)
(7) [形]∶方正;方 [square]。如:筐床(匡床。方正而舒適的床);菜筐
漢語字典
[①][kuāng]
[《廣韻》去王切,平陽,溪。]
亦作“筺1”。
(1)筐子。
(2)盛滿;裝滿。
(3)簪。
(4)同“匡”。
(5)方;方正。參見“筐牀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陽部溪母,khiuang
[廣 韻]:去王切,下平10陽,kuāng,宕合三平陽溪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
[粵 語]:hong1kwaang1kwaang2
[閩南語]:kheng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筐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883第08【廣韻】去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曲王切,??音匡。【說文】飯器。【篇海】盛物竹器也。【詩·周南】不盈傾筐。【傳】傾筐,畚屬,易盈之器也。又【小雅】承筐是將。【傳】筐,篚屬,所以行幣帛。 又星名。【前漢·天文志】斗魁戴筐六星,曰文昌宮。【註】似筐,故曰戴筐。 又牀名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與王同筐牀,食芻豢。【註】司馬云:筐牀,安牀也。崔云:筐,方也。一曰正牀也。 又地名。【左傳·文十一年】夏,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。 【集韻】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