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笞
chī ?ㄔˉ
◎ 用鞭杖或竹板打:鞭笞。
◎ 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:笞刑。
英文翻譯
◎ 笞
knout scourge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笞 chī?
〈動(dòng)〉
(1) (形聲。從竹,臺(tái)聲。本義:用竹板、荊條擊) 用鞭、杖、竹板抽打 [flog;beat with bamboo cane or wooden stick]
笞,擊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笞者可以教之也。——《漢書·刑法志》
捶笞臏腳。——《荀子·正論》
(2) 又如:笞楚(笞是竹片,楚是荊條。用竹片荊條等物責(zé)打);笞撻(用板子、棍子拷打);笞服(拷打而使屈服)
詞性變化
◎ 笞 chī?
〈名〉
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罰 [flog]。如:笞杖(笞刑用的木杖);笞決(用刑決獄)
漢語字典
[①][chī]
[《廣韻》丑之切,平之,徹。]
(1)用鞭、杖或竹板打人。
(2)古代的一種刑罰。用荊條或竹板敲打臀、腿或背。為五刑之一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丑之切,上平7之,chī,止開三平之徹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粵 語]:ci1
[閩南語]:thi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笞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880第04【廣韻】丑之切【韻會(huì)】【正韻】抽之切,??音癡。捶擊也。【前漢·??法志】景帝六年詔曰:笞者,所以敎之也。其定箠令。丞相劉舍請?bào)渍撸烽L五尺,其本大一寸,其竹之末薄半寸,皆平其節(jié)。當(dāng)笞者笞臋,毋得更人。【註】如淳曰:然則先時(shí)笞背也。師古曰:毋更人,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。【唐書·??法志】斷獄之??有五,一曰笞。笞之爲(wèi)言恥也,凡過之小者,捶撻以恥之。漢用竹,後世更以楚。《書》曰撲作敎??是也。太宗甞覽《明堂針灸圖》,見人之五臟皆近背,詔罪人無得鞭背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捶、笞臏腳。【註】捶笞皆杖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