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筧
(筧)
jiǎn ?ㄐㄧㄢˇ
◎ 連接起來引水用的長竹管:“(錢塘湖)北有石函,南有筧”。
◎ 橫安在屋檐上承接雨水的長竹管:水筧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筧
筧 jiǎn?
〈名〉
(1) 引水的長竹管,安在檐下或田間 [a conduit made of long bamboo poles]
家家爭調(diào)水,曲筧引修竹。——黃遵憲《游箱根》
(2) 又如:筧水(用連接的長竹管引來的水)
漢語字典
[①][jiǎn]
[《廣韻》古典切,上銑,見。]
“筧1”的繁體字。
用對剖并內(nèi)節(jié)貫通的毛竹連續(xù)銜接而成的引水管道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聲十六銑
[粵 語]:gan2
[閩南語]:ke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筧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879第19【廣韻】古典切【集韻】吉典切,??音繭。以竹通水也。【白居易·石函記】錢塘湖北有石函,南有筧,放水漑田,若諸小筧,非灌田時,??須封閉築塞。其筧之南,舊有闕岸,若水暴漲於石函,南筧洩之,隄防潰也。 又【類篇】胡典切【篇海】讀如現(xiàn)。竹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