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竆
qióng ? ㄑㄩㄥˊ
◎ 古同“窮”。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qióng]
[《廣韻》渠弓切,平東,羣。]
亦作“竆1”。“窮1”的繁體字。
(1)盡,完。
(2)終端;終極。
(3)理屈;辭屈。
(4)空。
(5)貧苦。
(6)困窘;窘急。
(7)特指不得志。與“達(dá)”相對(duì)。
(8)指鰥、寡、孤、獨(dú)四種無(wú)依靠的人。
(9)不肖的人;惡人。
(10)徹底推求;深入鉆研。
(11)查究。
(12)揭穿;識(shí)破。
(13)止息;杜絕。
(14)不足;缺陷。
(15)荒僻;邊遠(yuǎn)。參見(jiàn)“窮邊”、“窮域”。
(16)小;淺。參見(jiàn)“窮徑”、“窮流”。
(17)大。參見(jiàn)“窮怒”、“窮”。
(18)高。參見(jiàn)“窮陸”、“窮墉”。
(19)破舊;破爛。
(20)副詞。最,非常。
(21)通“穹”。參見(jiàn)“窮廬”。
(22)古國(guó)名。
[②][gōng]
[《集韻》居雄切,平東,見(jiàn)。]
通“躬1”。“窮2”的繁體字。
身體。
音韻參考
[粵 語(yǔ)]:ku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竆; 康熙筆畫:19; 頁(yè)碼:頁(yè)869第09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渠弓切【正韻】渠宮切,??音??。與窮同。【說(shuō)文】作竆,極也。【禮·檀弓】充充如有窮。【註】事盡理屈爲(wèi)窮。言孝子心形充曲,如急行道極,竆急之容也。【韓詩(shī)外傳】獸窮則齧,鳥(niǎo)窮則啄,人窮則詐。【楚辭·九歌】橫四海兮焉窮。【註】窮,極也。 又竟也。【易·臨卦】君子以敎思無(wú)窮。【書·微子之命】與國(guó)咸休,永世無(wú)窮。 又究也。【杜預(yù)·春秋序】究其所窮。【疏】言窮盡其所窮之處也。 又塞也。【孟子】遁辭知其所窮。【註】困屈也。 又人名。【左傳·文十八年】少皡氏有不才子,天下之民謂之窮奇。 又獸名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邽山有獸,名窮奇,音如獋狗。是食人。又狀如虎,有翼。【神異經(jīng)】西北有獸,有翼能飛,知人言語(yǔ),聞人鬭,輒食直者。聞人忠信,輒食其鼻。聞人惡逆不善,輒殺獸往饋之。名曰窮奇。 又地名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軒轅之國(guó),在此窮山之際。【帝王世紀(jì)】黃帝自窮桑登位。【晉地記】河南有窮國(guó)。【竹書紀(jì)年】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丘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窮髮之北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【屈原·離騷】夕歸次于窮石。【水經(jīng)】淮水,又東北窮水入焉。【註】水出六安國(guó)安豐縣窮谷。 又草名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號(hào)山,其草多芎窮。 又葉渠王切,音狂。【黃庭經(jīng)】同服紫衣飛羅裳,但思一部壽無(wú)窮。
考證:〔【楚辭·九歌】橫四海以焉竆。〕 謹(jǐn)照原文以改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