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cuàn]
[《廣韻》七亂切,去換,清。]
“竄1”的繁體字。
(1)伏匿;隱藏。
(2)奔逃。
(3)放逐;驅逐。
(4)措置;行使。
(5)容納。
(6)改易;更動。
(7)羼雜;混入。
(8)騷擾。
(9)跳;往上沖。
(10)用藥熏。
(11)慫恿。參見“竄掇”。
(12)方言。房屋。
(13)用同“篡”。非法奪取政權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七亂切,去29換,cuàn,山合一去桓清
[平水韻]:去聲十五翰
[粵 語]:cyun2cyun3
[閩南語]:chhoa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竄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869第01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七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取亂切,??音爨。【說文】匿也,逃也。【周語】不窋自??于戎翟之閒。【前漢·蒯通傳】奉頭?竄。 又【廣韻】放也,誅也。【書·舜典】竄三苗于三危。 又藏也,隱也。【賈誼·弔屈原文】鸞鳳伏竄兮,鴟鴞翱翔。【晉語】可以竄惡。【註】隱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竄,微也。【疏】竄行之微也。【晉語】敏能竄謀。【註】微也。 又【史記·倉公傳】卽竄以藥,旋下病已。【註】竄,以藥薰之也。 又改易也。【韓愈詩】漬墨竄古史。 又【廣東新語】增城謂屋曰竄。 又【集韻】七丸切,爨平聲。入穴也。 又【韻會小補】誘人爲惡曰竄。俗曰攛掇。 又葉倉甸切,音茜。【蘇轍·??中詩】江流日益深,民語漸以變。遙想彼中人,狀類麖鹿竄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取外切,音襊。亦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