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窾
kuǎn ?ㄎㄨㄢˇ
◎ 空隙。
◎ 中空:“見窾木浮而知為舟。”
◎ 空洞,不實:“窾言不聽,奸乃不生。”
◎ 挖空:“斬材窾堅。”
◎ 法則;規矩。
◎ 枯。
◎ 古水名。
◎ 象聲詞,形容水擊石聲。
◎ 古通“款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窾 kuǎ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穴,款聲。本義:空隙;洞穴)
(2) 同本義 [hollow;hole]
批大郤,導大窾。——《莊子·養生主》
(3) 又如:窾木(有孔洞的樹木);窾缺(空缺,指缺口);窾卻(空隙);窾會(空隙。指機會)
(4) 法,條款。引申為款式 [law;article;style;pattern]。如:窾理(法則與情理);窾窾(款式;法則);窾竅(法則訣竅)
(5) 象聲詞
窾坎鏜鞳者,魏莊子之歌鐘也。——宋·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(6) 又如:窾坎(象聲詞);窾坎鏜鞳(窾坎,擊物聲。鏜鞳,鐘鼓聲)
詞性變化
◎ 窾 kuǎn?
〈動〉
(1) 挖空;掏空;使空 [empty;hollow out;dig a hole]
窾木為匱。——《漢書·楊王孫傳》
(2) 又如:窾木(當中挖空的木頭)
◎ 窾 kuǎn?
〈形〉
(1) 空 [hollow;void]
見窾木浮而知為舟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山》
(2) 又如:窾言(空言,不實之言);窾枯(中空而枯槁)
(3) 空乏;貧困 [empty;poor]。如:窾貧(空乏貧困)
漢語字典
[①][kuǎn]
[《廣韻》苦管切,上緩,溪。]
亦作“窽1”。
(1)空隙;洞穴。
(2)空虛。
(3)使空虛。
(4)空乏;貧困。
(5)法,條款。
(6)引申為款式。
(7)象聲詞。參見“窾坎”。
(8)古水名。
(9)通“款”。古代鐘鼎彝器上鑄刻的文字。
(10)泛指文件等的款識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苦管切,上24緩,kuǎn,山合一上桓溪
[平水韻]:上聲十四旱
[粵 語]:fo1fun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窾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868第25【廣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苦管切【集韻】苦緩切,??音款。空也。【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】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。【註】窾,空也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窾啓寡聞之民。 又【字彙補】枯也。【揚子·太??經】窾枯木,衝振其枝。 又【集韻】枯公切,音空。【莊子·養生主】批大卻,導大窾。向秀讀。 又【集韻】苦禾切,音科。【淮南子·說山訓】見窾木浮,而知爲舟。見飛蓬轉,而知爲車。【註】窾,空也。 又水名。【莊子·外物篇】踆于窾水。【註】窾,音科。 又【類篇】取亂切。匿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