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竇
(竇)
dòu ?ㄉㄡˋ
◎ 孔、洞:狗竇。
◎ 人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的部分:鼻竇。竇房結。
◎ 端倪:疑竇。弊竇。
◎ 姓。
英文翻譯
◎ 竇
antrum sinus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竇
竇 dòu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穴,賣聲。本義:孔穴)
(2) 同本義 [hole]
竇,空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穿竇窖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注:“入地隋曰竇。”
順人情之大竇也。——《禮記·禮運》。注:“孔穴也。”
在刑部獄,見死而由竇出者日三四人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(3) 如:竇徑(洞穴和小路)
(4) 門旁小戶 [side door]
篳門閨竇之人而皆陵其上。——《左傳》。杜預注:“閨竇,小戶;穿壁為戶,上銳下方,狀如圭也。”
(5) 泛指簡陋門戶 [door]
榮族子敝,小隨母養于宗中,及十二,自竇而走,至大街。——明· 馮夢龍《智囊補》
(6) 古代橢圓形地窖 [cellar]。如:竇窖(積藏谷物的地窖)
(7) 水溝,陰溝 [sewer]
宮中之竇,其崇三尺。——《周禮》
王聞變,易敝衣,匿水竇中,久而得之。——宋· 周密《齊東野語》
(8) 水道口 [mouth of a sewer]
不見四竇者,四竇,五岳之匹。——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鄭注
竇,水溝口也。——五代· 徐鍇《說文解字系傳》
澤居苦水者,買庸而決竇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(9) 人體或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部分 [sinus]。如:鼻竇;胃竇;額竇
(10) 古州名 [Dou prefecture]
竇州, 漢蒼梧郡地, 唐武德五年置 南扶州, 貞觀八年曰 竇州。—— 清· 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》
(11) 姓
詞性變化
◎ 竇
竇 dòu?
〈動〉
潰決;穿通 [(of a dyke or dam) burst]
不防川,不竇澤。——《國語》。韋昭注:“竇,決也。”
漢語字典
[①][dòu]
[《廣韻》徒候切,去候,定。]
“瀆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竇1”的繁體字。
(1)孔穴;洞。
(2)門旁小戶。亦指簡陋門戶。
(3)古代橢形的地窖。參見“竇窖”。
(4)水溝;水道口。
(5)潰決;掘通。
(6)人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部分。
(7)姓。
[②][dú]
[《集韻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]
通“瀆1”。“竇2”的繁體字。
大川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六宥
[粵 語]:dau6
[閩南語]:toD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