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窊
wā ? ㄨㄚˉ
◎ 低,低洼。
◎ 卷縮:“味久回甘竟日在,不比苦硬令舌窊。”
◎ 喻衰落。
◎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窊 wā?
〈形〉
(1) 低凹;低下 [low-lying]
(2) 字又作“窳”
窳,同窊。——《集韻》
窊隆異等。——左思《吳都賦》
(3) 又如:皺(皺癟;皮膚凹隱下去的樣子);窊凸(凹凸,低下和高起);窊下(低陷;低洼);窊坳(凹坑);窊坎(洼地);窊隆(低昂;凹凸);窊樽(指中間凹下狀如酒器的巖石)
(4) 卷縮的樣子 [curling]。如:窊亞(繚亂的樣子)
(5) 喻衰落 [declining]。如:窊黷(謂衰落黑暗)
漢語字典
[①][wā]
[《廣韻》烏瓜切,平麻,影。]
[《廣韻》烏切,去禡,影。]
(1)下凹;低陷。
(2)指下降;衰落。
(3)卷縮貌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烏瓜切,下平9麻,wā,假合二平麻影
[平水韻]:下平六麻·去聲二十二禡
[粵 語]:waa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穴字部】 窊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864第26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烏瓜切,音窪。【說文】汚衺下也。凹也。同窳。【馬融·長笛賦】波瀾鱗淪,窊隆詭戾。【註】窊隆。高下貌。【又】窊圔????。【註】窊圔,聲下貌。 又【前漢·禮樂志】窅窊桂華。【註】不滿貌。 又【晉書·禮樂志】菀窊蠶神。 又官名。【遼史】遼有杓窊。 又【集韻】烏化切。下地也。 又【廣韻】烏?切。??下處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