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種
(種)
zhǒng ?ㄓㄨㄥˇ
◎ 生物在生態和形態上具有不同特點的分類的基本單位:物種。種差(chā),
◎ 植物果實中能長成新植物的部分,又泛指生物傳代繁殖的物質:種子。種禽。種畜。撒種。配種。
◎ 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:人種。種族。
◎ 量詞,表示類別、式樣:種種。兩種人。
◎ 指膽量或骨氣:有種。沒種。
● 種
chóng ?ㄔㄨㄥˊ
◎ 姓。如宋代有種師道。
反義詞
收
英文翻譯
◎ 種
grow seed genus stirp strain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種 chóng?
〈形〉
(1) 幼稚 [young;childish]
種,稚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(2) 另見 zhǒng;zhòng
基本詞義
◎ 種
種 zhǒng?
〈名〉
(1) 植物的種子 [seed]
誕降嘉種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
其谷宜五種。謂黍、菽、麥、稻也。——《周禮·職方氏》
種不得下。——《漢書·溝洫志》。注:“五谷之子也。”
寧有種乎?——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
黃芩之種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(2) 又如:點種(點播種子);種籽(即種子);種食(谷種種糧食);種糧(谷物的種子);種實(即種子);種粒(猶種子);種子田(也叫“留種田”)
(3) 人的種族或其他生物的族類 [clan;breed;strain]
種馬一物。——《周禮·校人》
單于一平蕩,種落自奔亡。——李白《出自薊北門行》
(4) 又如:種落(部族居住的地方);種人(同種族的人);種落(種族部落);種眾(同一種族的群眾);種號(種族名號);種誅(族誅);種豪(種族中的豪強);種輩(同一種族的人);種孽(對非我種族的蔑稱);種界(種族的界限);種性(種屬的特性)
(5) 人種 [race]
本以救國救種為志。——孫中山《建國方略之一》
(6) 又如:黃種人;白種人;黑種人;有色人種;蒙古人種;滅種
(7) 種類;類別 [sort;kind]
序六藝為九種。——《漢書·藝文志》
(8) 又如:劇種;兵種;工種;軍種;種切(種種切切,一切的意思);種別(類別);種類(類別)
(9) 即物種 [species]。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基本單位。如:種火(火種)
(10) 另見 chóng;zhòng
漢語字典
[①][chóng]
[《廣韻》直弓切,平東,澄。]
姓。漢有種暠。見《後漢書》本傳。
[②][zhǒng]
“種1”的簡化字。
[③][zhòng]
“種2”的簡化字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直弓切,上平1東,chóng,通開三平東澄
[平水韻]:上平一東·上聲二腫·去聲二宋
[粵 語]:cung4zu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禾字部】 種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850第12【廣韻】直弓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持中切,??音蟲。稚也。 又姓。後漢司徒種暠。
(種)〔古文〕????【廣韻】之隴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主勇切,??音腫。穀種也。【詩·大雅】誕降嘉種。【周禮·地官·草人】以物地相其宜,而爲之種。又【夏官·職方氏】豫州,其穀宜五種。【註】黍稷菽麥稻。 又種類。【書·盤庚】無俾易種于茲新邑。【史記·高帝紀】恐事不就後,秦種族其家。【後漢·竇融傳】此遺種處也。 又地名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楊平陽??西賈秦翟,北賈種代。【註】種在恆州石邑縣,北蓋蔚州也。 又外域國名。【後漢·任延傳】武威郡,北當匈奴,南接種羌,民畏宼抄,多棄田業。 又【莊子·胠篋篇】舍夫種種之機。【註】種種,謹慤貌。 又【增韻】種種,猶物物也。 又髮短貌。【左傳·昭三年】余髮如此種種。 又【廣韻】之用切【集韻】朱用切,??音偅。蓺植也,布也。【書·大禹謨】臯陶邁種德。【註】種,布也。種物必布於地,故爲布也。【史記·李斯傳】所不去者,醫藥卜筮種樹之書。【前漢·律歷志】鶉首初井十六度,芒種。 【正字通】說文種,先穜後孰也。從禾,重聲,直容切。穜,蓺也,從禾童聲,之用切,分穜種爲二。按,詩重穋借用重字,說文似與詩異。又童聲,與之用之音反。蓺與種植之種通。周禮種植之種與書傳所用種字皆同,當從經傳爲正。舊音同,音蟲,皆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