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禳
ráng ? ㄖㄤˊ
◎ 祈禱消除災殃:禳解。禳災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禳 ráng?
〈動〉
(1) 祭名。祈禱消除災殃、去邪除惡之祭 [offer a sacrifice to exorcise evils]
禳乃入。——《儀禮·聘禮》。注:“祭名也。”
齊有彗星, 齊侯使禳之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
(2) 又如:禳災(禳除災禍);禳星(禳除兇星);禳解(向神祈求解除災禍);禳保(祭祀神祖,去邪除惡,求其保護);禳除(祭神除災);禳避(祭神避禍);禳禱(祭神以消災祈福)
(3) 去除 [drive off]
[五月五日]采艾以為人,懸門戶上,以禳毒氣。——梁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
漢語字典
[①][ráng]
[《廣韻》汝陽切,平陽,日。]
(1)祭名。古代除邪消災的祭祀。
(2)指除去邪惡或災異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汝陽切,下平10陽,ráng,宕開三平陽日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
[粵 語]:joe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禳; 康熙筆畫:22; 頁碼:頁847第29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如陽切【正韻】如羊切,??音穰。【說文】磔攘,祀除癘殃也。【徐曰】禳之爲言攘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女祝註】卻變異曰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