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祝
zhù ? ㄓㄨˋ
◎ 表示對人對事的美好愿望:祝福。祝壽。祝捷。祝辭。馨香禱祝。
◎ 古代指男巫。
◎ 在神廟里管香火的人:祝融。廟祝。
◎ 斷:祝發(fà)(斷發,后指僧尼削發出家)。
◎ 姓。
◎ 古同“注”,敷涂。
英文翻譯
◎ 祝
express good wishes wish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祝 zhòu
〈動〉
(1) 通“咒”。詛咒 [curse]
否則厥口詛祝。——《書·無逸》
侯作侯祝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蕩》
民或祝詛上。——《史記·孝文紀》
南郡極熱之地,其人祝樹樹枯,唾鳥鳥墜。—— 《論衡》
(2) 又如:祝詛(祝告鬼神,使加禍別人)
(3) 另見 zhù?
詞性變化
◎ 祝 zhù?
〈動〉
(1) 禱告,向鬼神求福 [pray]
為儀千秋之祝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二》
尸祝齊戒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山》
祭祀必祝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望空代祝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2) 又如:祝罷(祝禱完畢);祝獻師(祈禱祭祀鬼神的巫師);祝白(禱告);祝告(禱告于神靈);祝庇(祝告神靈);祝祓(求告神錄降福除災);祝神(祝禱于神靈)
(3) 向人祝頌 [express good wishes;wish]
王為群臣祝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樂成》
純老生日,大家公祝。——《孽海花》
(4) 又如:祝冥壽(為死者祝壽);祝全隊成功;祝他晚安;祝典(慶祝的典禮);祝望(祝愿和盼望);祝報(為人祝福,以報恩德);祝意(祝賀的心意);祝慶(慶祝,慶賀)
(5) 斷;斷絕 [cut off]
南國之人,祝發而裸。——《列子》
子路死,子曰:“噫,天祝予!”——《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
(6) 又如:祝發(剃去頭發為僧尼)
(7) 另見 zhòu
漢語字典
[①][zhù]
[《廣韻》之六切,入屋,章。]
(1)祭祀時司禮儀的人。
(2)祝禱。
(3)祝頌。
(4)祝文。
(5)呼雞聲。參見“祝雞”。
(6)見“祝祝”。
(7)通“屬”。附著;注敷。
(8)通“斸”。斷截。參見“祝髮”。
(9)通“州”。
(10)通“柷”。參見“祝敔”。
(11)用同“囑”。囑咐。
(12)姓。
[②][zhòu]
[《廣韻》職救切,去宥,章。]
(1)詛咒。
(2)發誓。
[③][chù]
[《集韻》昌六切,入屋,昌。]
古國名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覺部照三母,tjiuk
[廣 韻]:職救切,去49宥,zhòu,流開三去尤章
[平水韻]:入聲一屋
[粵 語]:zuk1
[閩南語]:chiok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祝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842第01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之六切,音粥。贊主人饗神者。【說文】祝,祭主贊詞者,從人口,從示。一曰從兌省。易曰:兌爲口,爲巫。【徐曰】按易,兌,悅也,巫所以悅神也。【詩·小雅】工祝致告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祝掌六視之辭。 又屬也。【詩·鄘風】素絲祝之。【箋】祝,當作屬。屬,著也。【毛傳】訓織也。 又祝融,神名。【虞翻曰】祝,大。融,明也。【韋昭曰】祝,始也。 又斷也。【公羊傳·哀十四年】子路死,子曰噫:天祝予。【穀梁傳·哀十三年】祝髮文身。 又丁寧也,請求之辭。 又國名。【禮·樂記】封帝堯之後於祝。 又姓。【左傳】鄭大夫祝??,後漢司徒祝恬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職救切,音晝。【詩·大雅】侯作侯祝。【傳】祝,詛也。【疏】祝。無用牲之文,口告而祝詛之也。【書·無逸】否則厥口詛祝。【疏】以言告神謂之祝,請神加殃謂之詛。 又陟慮切,音註。【周禮·天官】瘍醫掌祝藥。【註】祝,讀如注病之注,謂附著藥也。 【集韻】或作呪。亦作詋詶。
考證:〔【公羊傳·哀十四年】子路死,孔子曰:天祝予。〕 謹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