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祋的意思

duì
  • 拼音: duì
  • 注音: ㄉㄨㄟˋ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8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
  • 筆順:捺折豎捺撇折折捺

祋的筆畫順序

基本解釋


duì ? ㄉㄨㄟˋ
◎ 古代的一種兵器,即殳。
◎ 懸掛羊皮的竿子。古代用羊皮掛在竿子上,置放城門口,用以驚嚇不當入城而入城的牛馬:“關門夜開,不下羊皮之祋。”
◎ 姓。

漢語字典

[①][duì]
[《廣韻》丁外切,去泰,端。]
[《廣韻》丁括切,入末,端。]
(1)古代杖屬兵器。即殳。
(2)姓。漢有尚書令祋諷。見《後漢書·來歷傳》。

音韻參考

[上古音]:月部端母,tuat
[廣 韻]:丁外切,去14泰,duì,蟹合一去泰端
[平水韻]:去聲九泰
[粵 語]:deoi3doi6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祋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840第14
【廣韻】丁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都外切,??音??。【說文】殳也。或說,城郭市里高縣羊皮,有不當入而欲入者,暫下以驚牛馬曰祋。故從示殳。詩曰:何戈與祋。 又祋祤,縣名。在馮翊。【前漢·郊祀志】鳳皇集祋栩。 又【廣韻】丁活切,音掇。義同。前漢郊祀志,顏師古讀。 又姓。漢光祿勳祋諷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祋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PYMC
  • 五筆98:PYWC
  • 五行:火
  • UniCode:U+794B
  • 四角號碼:37247
  • 倉頡:IFHNE
  • GBK編碼:B571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6764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衡东县| 桂东县| 翁牛特旗| 云霄县| 兴业县| 漳浦县| 成都市| 浠水县| 桃江县| 巴林右旗| 象州县| 汉源县| 琼海市| 荣成市| 九江市| 嘉荫县| 西藏| 利辛县| 瑞丽市| 万州区| 万山特区| 长海县| 达州市| 泰和县| 桃园市| 德令哈市| 深圳市| 光泽县| 齐河县| 甘孜| 婺源县| 湘潭县| 葫芦岛市| 隆德县| 广平县| 大竹县| 泗洪县| 哈巴河县| 霍山县| 治县。| 泰兴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