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磈
kuǐ ? ㄎㄨㄟˇ
◎ 〔磈磊〕a.(石)高低不平,如“蕭條疾帆流,磈磈沖波白。”b.喻郁積在心中的氣憤或愁悶,如“不用澆磈磈,我懷無不平?!本嘧鳌按j礧”。
漢語字典
[①][wěi]
[《廣韻》於鬼切,上尾,影。]
(1)見“磈硊”。
(2)高峻貌。
(3)見“磈氏”。
[②][kuǐ]
[《廣韻》口猥切,上賄,溪。]
(1)見“磈2磊”。
(2)見“磈2磥”。
[③][kuài]
量詞。用同“塊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於鬼切,上7尾,wěi,止合三上微影
[平水韻]:上聲五尾·上聲十賄
[粵 語]:faai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磈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834第24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?於鬼切,音嵔。山名。【水經注】麗山之西,川中有阜,名曰風涼。原在磈山之隂。 又神名。【山海經】西山長留山,實惟員神磈氏之宮?!∮帧緩V韻】磈硊,石山貌。又危也?!∮挚阝校艨?。磈礧,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