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矸
gān ? ㄍㄢˉ
◎ 〔矸石〕夾雜在煤里的石塊。亦稱“矸子”。
漢語字典
[①][gàn]
[《廣韻》古案切,去翰,見。]
山石白凈貌。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“甯戚飯牛車下,而桓公任之以國”裴駰集解引寧戚《飯牛歌》:“南山矸,白石爛?!彼抉R貞索隱:“矸者,白浄貌。”元庾天錫《雁兒落過得勝令》曲:“從他緑鬢斑,欹枕白石爛,回頭紅日晚,滿目青山矸。”一說同“岸”。參閱《漢書·鄒陽傳》唐顏師古注。
[②][gān]
[《集韻》居寒切,平寒,見。]
(1)見“丹矸”。
(2)見“矸2子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古旱切,上23旱,gǎn,山開一上寒見
[平水韻]:去聲十五翰
[粵 語]:gon1gon3
[閩南語]:kan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矸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827第13【廣韻】古案切【集韻】居案切,??音旰。山石貌?!∮帧炯崱砍兪!∮质瘻Q貌?!惧钙蒿埮8琛磕仙巾?,白石爛,生不逢堯與舜禪。 又【集韻】魚旰切【韻會】疑旰切【正韻】魚幹切,??音岸。又【集韻】居寒切,音干。義??同。 又丹矸。【荀子·正論篇】加之以丹矸。【註】丹砂也?!∮帧緩V韻】古旱切,音稈。擊也?!∮帧緩V韻】【集韻】??侯旰切,音翰。磓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