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短
duǎn ? ㄉㄨㄢˇ
◎ 長度小,與“長(cháng )”相對:短期。短暫。短促。短途。短命。短訊。短淺。短兵相接。短小精悍。
◎ 缺少,欠:短少。短缺。
◎ 缺點:短處。護(hù)短。取長補(bǔ)短。
英文翻譯
◎ 短
brief fault lack owe short weak point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短 duǎn?
〈形〉
(1) (會意。從矢,豆聲。從“矢”,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來量。古代弓長箭短,量長的用弓作標(biāo)準(zhǔn),量短的用箭作標(biāo)準(zhǔn)。本義:不長)
(2) 同本義 [short]。指兩端距離小。與“長”相對。指空間或指時間
短,有所長短,以矢為正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短,不長也。
以其長見與短見也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。注:“近也。”
帝堯長,帝 舜短, 文王長, 周公短, 仲尼長, 子弓短。——《荀子·非相》
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
(3) 又如:短趁(打短工);短盤驢子(短途來往的驢子);短盤(分段作短程行走);短票(借貸的憑證,借約);短綆(短繩。比喻才學(xué)淺薄);短夢(短暫的夢)
(4) 壽命短促 [short-lived]
兇短折。——《書·洪范》。鄭注:“未冠曰短。”
(5) 又如:短局促(短卒律,短古取。短促);短歲(短命,早死)
(6) 淺薄,簡陋 [shallow;superficial]
問之人以窮其短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
(7) 又如:短才(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);短筆(自謙文筆拙劣。同拙筆);短供(指粗簡的菜肴)
詞性變化
◎ 短 duǎn?
〈動〉
(1) 引申為不足,缺乏 [lack;be short of]
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(zhàn)事類》
(2) 又如:不短錢花;短頭(缺德;有罪;至少);短乏(猶貧乏);短欠(少;欠缺);短吃少穿(謂衣食困乏)
(3) 指摘缺點,揭發(fā)過失 [expose]
令尹子蘭聞之,大怒,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頃襄王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(4) 又如:短惡(揭短,說壞話);短毀(讒言中傷);短狀(檢查書,供狀)
(5) 縮短 [shorten]。如:短喪(縮短服喪期限);短價(減低或壓低價格)
(6) 指短路。攔路搶奪 [intercept]
看他穿的襖子布衫靴子帽,則怕有短路的。——明· 徐伯株《貧富興衰記》
◎ 短 duǎn?
〈名〉
(1) 缺點;過失 [shortcoming]
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。——明· 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
(2) 又如:短兒(過失;隱私;缺點);短道兒(壞主意);短話(關(guān)于別人缺點,錯失的話);揭短;取長補(bǔ)短
(3) 姓
漢語字典
[①][duǎn]
[《廣韻》都管切,上緩,端。]
(1)謂兩端距離小。與“長”相對。指空間。
(2)謂兩端距離小。與“長”相對。指時間。
(3)指壽命短促。
(4)缺點;過失。
(5)謂指摘缺點;揭發(fā)過失。
(6)缺少。
(7)淺薄;谫陋。
(8)不擅長。
(9)縮短。
(10)指短路。攔路搶奪。
(11)通“斷”。參見“短轅”、“短髮”。
(12)姓。清有短愚。見《德安府志·職官上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都管切,上24緩,duǎn,山合一上桓端
[平水韻]:上聲十四旱
[粵 語]:dyun2
[閩南語]:te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中】【矢字部】 短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824第33【唐韻】【正韻】都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覩緩切,??端上聲。【說文】有所長短,以矢爲(wèi)正。【徐曰】若以弓爲(wèi)度也。【廣韻】促也,不長也。【書·堯典】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【禮·月令】度有長短。 又長短術(shù)。【史記·六國年表】謀詐用,而縱橫長短之說起。【註】長短術(shù)興於六國時,行長入短,其語隱謬,用相激怒。 又短功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凡工匠,十月至正月爲(wèi)短功。又短人。【史記·孔子世家】僬僥三尺,短之至也。【荀子·非相篇】帝堯長,帝舜短。文王長,周公短。仲尼長,子弓短。【張華·博物志】伊尹黑而短。 又凡指人過失曰短。【史記·屈原傳】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。【前漢·蕭望之傳】鄭朋數(shù)稱述望之,短車騎將軍。【師古註】短謂毀其短惡也。 又葉多卷切,音近亶。【陸機(jī)·思親賦】天步悠長,人道短矣。異途同歸,無早晚矣。 又葉都眷切,音近玷。【蘇轍·夷中詩】江流日益深,民語漸已變。峰巒古崖石,草木條榦短。 【集韻】或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