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盫 ān?
〈動〉
(1) 覆蓋 [cover]
若盫蓋平嚴密,則郁而不散。——王夫之《張子正蒙注》
(2) 又如:盫蓋(覆蓋)
(3) 遮蓋或密封有機物使發酵 [ferment]。如:盫酒(米飯拌酒母置于容器中以醞釀成酒)
詞性變化
◎ 盫 ān?
〈名〉
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[chinese utensil for containing food]
古器之名,則有…壺、盫、瓿。——陶宗儀《輟耕錄》
漢語字典
[①][ān]
[《廣韻》烏含切,平覃,影。]
[《廣韻》安盍切,入盍,影。]
亦作“盫1”。
(1)覆蓋。《說文·皿部》:“盦,覆蓋也。”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草四·續斷》:“閃肭骨節,用接骨草葉搗爛盦之,立效。”一說,器皿的蓋子。見清段玉裁《說文解字注·皿部》。
(2)遮蓋或封閉有機物,使變質發酵。
(3)古代盛食物之器。《考古圖》收有周伯盞饋盦,《宣和博古圖》收有周交虬盦。
(4)同“菴”、“庵”。圓形草屋。
(5)同“淹”。用鹽、香料等浸漬食物以利保藏。參見“盦生”。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中】【皿字部】 盫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798第05【說文】同盦。【六書索隱】亦借爲庵舍字。古人印章多用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