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痲
má ? ㄇㄚˊ
◎ 病名,同“麻風(fēng)”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痲 má?
〈名〉
(1) 感覺(jué)不靈或喪失 [torpor]。如:痲木(麻木);痲痹不仁(肢體麻痹,沒(méi)有感覺(jué))
(2) 痲疹 [measles]。俗稱“痧子”、“痲子”。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發(fā)疹性傳染病。如:痲子(痘瘡)
(3) 痲瘋 [leprosy]。又稱癩。俗稱大麻風(fēng)。由麻風(fēng)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
痲,痲風(fēng),熱病。本作“麻”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má]
[《廣韻》莫霞切,平麻,明。]
同“麻1”。
(1)感覺(jué)不靈或喪失。
(2)見(jiàn)“痲疹”。
(3)見(jiàn)“痲瘋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莫霞切,下平9麻,má,假開二平麻明
[粵 語(yǔ)]:maa4
[閩南語(yǔ)]:lim5,ba5,moa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中】【疒字部】 痲; 康熙筆畫:13; 頁(yè)碼:頁(yè)774第35【廣韻】莫霞切【集韻】謨加切,??音麻。【正字通】痲風(fēng),熱病。本作麻。【方書】麻是氣虛,木是濕痰死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