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疻
zhǐ ? ㄓˇ
◎ 因毆打而形成的皮膚青腫的傷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疻 zhǐ?
〈動〉
(1) 毆人致皮膚腫起無創痕者為“疻”。泛指毆傷 [beat;strike]
疻,毆傷也。從疒,只聲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凡毆傷皮膚起青黑而無創瘢者為疻,有創瘢者曰痏。
(2) 如:疻斗(謂互毆致傷);疻面(毆傷面部);疻爛(謂互相毆打出血)
漢語字典
[①][zhǐ]
[《廣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]
[《廣韻》旨夷切,平脂,章。]
[《集韻》掌氏切,上紙,章。]
(1)毆人致皮膚腫起無創痕者為“疻”。泛指毆傷。
(2)泛指疾病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章移切,上平5支,zhī,止開三平支A章
[粵 語]:zi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中】【疒字部】 疻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771第13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諸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掌氏切,??音紙?!菊f文】毆傷也?!厩皾h·薛宣傳】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,與痏人之罪均,惡不直也?!咀ⅰ繎吭唬阂哉仁謸羧?,剝其皮膚腫,起靑黑而無創瘢者,律謂疻痏?!∮帧緩V韻】旨夷切【集韻】蒸夷切,??音脂。又【集韻】商支切,音施。又章移切,音支。又【類篇】敞尒切,音侈。義??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