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甑的意思

zèng
  • 拼音: zèng
  • 注音: ㄗㄥˋ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16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捺撇豎折豎捺撇橫豎折橫橫橫折折捺

甑的筆畫順序

基本解釋


zèng ? ㄗㄥˋ
◎ 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。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,置于鬲上蒸煮,如同現代的蒸鍋:甑塵釜魚
◎ 〔甑子〕現在蒸飯用的木制桶狀物,有屜而無底。
◎ 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:曲頸甑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zè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瓦,曾聲。從瓦,表示是陶制品。本義:古代炊具,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,放在鬲上蒸煮 [食物])
(2) 同本義 [an ancient earthen utensil for steaming rice]
甑,甗也。——《說文
甑,自關而東謂之甗,或謂之甑。——《方言》五
許子以釜甄爨,以鐵耕乎?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荷甑墮地,不顧而去。——《后漢書·孟敏傳》
朝甑米空烹芋粥,夜缸油盡點松明。——宋· 陸游《雜題六首
(3) 蒸米飯的用具,略像木桶,有屜子而無底,亦作“甑子” [rice steamer]。如:他到灶屋抓了一把甑邊飯
(4) 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 [an utensil for distilling water, etc.]。如:曲頸甑

漢語字典

[①][zèng]
[《廣韻》子孕切,去證,精。]
(1)蒸食炊器。其底有孔,古用陶制,殷周時代有以青銅制,后多用木制。俗叫甑子。
(2)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子孕切,去47證,jìng,曾開三去蒸精
[平水韻]:下平十蒸·去聲二十五徑
[粵 語]:zang6
[閩南語]:cheng1,sng5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午集上】【瓦字部】 甑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752第1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子孕切,增去聲。【說文】甗也。【廣韻】古史考曰:黃帝始作甑。【韻會】??屬也。甗無底曰?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陶人】甑實二鬴,厚半寸。【註】量六斗四升曰鬴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皆沈船,破釜甑,燒廬舍。 又攀倒甑,草名。【本草綱目】生郊野,葉如薄荷,治風熱。遇煩渴狂躁諸癥,擣汁服,效。 又【集韻】慈陵切,音繒。炊器。
考證:〔【史記·項羽紀】皆乗船,破釜甑。〕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甑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ULJN
  • 五筆98:ULJY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7511
  • 四角號碼:81617
  • 倉頡:CAMVN
  • GBK編碼:EAB5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6169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博爱县| 锡林郭勒盟| 大冶市| 山西省| 延边| 固原市| 来凤县| 延吉市| 忻城县| 商洛市| 运城市| 静海县| 休宁县| 长葛市| 将乐县| 阆中市| 靖安县| 德阳市| 怀安县| 淮滨县| 广东省| 德庆县| 苏尼特右旗| 方城县| 左权县| 烟台市| 萨嘎县| 化隆| 竹山县| 皮山县| 贵南县| 房山区| 西盟| 宁强县| 旬邑县| 库车县| 横山县| 永春县| 盐山县| 乌拉特后旗| 广南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