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琉
liú ? ㄌㄧㄡˊ
◎ 〔琉璃〕一種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的釉料,多為綠色或金黃色,用于燒制磚瓦、缸、盆以及一些工藝品(“璃”讀輕聲)。
漢語字典
[①][liú]
[《集韻》力求切,平尤,來。]
亦作“瑠1”。亦作“璢1”。
見“琉璃”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
[粵 語]:lau4
[閩南語]:liu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上】【玉字部】 琉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733第08【集韻】力求切,音留。與瑠同。瑠璃,珠也。【古詩】移我琉璃榻,出置前牕下。 又國名。【正字通】國有大琉球,小琉球,在泉州之東,王姓歡斯,所居多聚髑髏。其人黥手去髭,毛衣羽冠,無禮節,有壽安鎭國山,永樂初御製??文賜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