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珽 tǐng?
〈名〉
大圭。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,其形制因時而異 [jade tablet]
珽,大圭,長三尺。抒上,終葵首。——《說文》
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。即考工玉人之大圭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漢語字典
[①][tǐng]
[《廣韻》他鼎切,上迥,透。]
“珵2”的被通假字。
帝王所持的玉笏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他鼎切,上41迥,tǐng,梗開四上青透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四迥
[粵 語]:ting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午集上】【玉字部】 珽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732第19【唐韻】他鼎切。【韻會】他頂切【正韻】徒鼎切,??音挺。【廣韻】玉名。【博雅】珽,笏也。【左傳·桓二年】袞冕黻珽。【註】珽,玉笏也。【禮·玉藻】天子搢珽,方正於天下也。【註】笏也。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。謂之大圭,長三尺,杼上終葵首。終葵首者,於杼上又廣其首,方如椎頭,是謂無所屈,後則恆直。相玉書曰:珽玉六寸,明自照。 又人名。唐有姚珽。 又【集韻】湯丁切,音聽。大圭,長尺二寸。 【集韻】或作珵。毛氏曰:俗作〈王任〉,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