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犁
lí ? ㄌㄧˊ
◎ 耕地的農(nóng)具:犁杖。犁鏵。犁頭。木犁。
◎ 用犁耕地:犁地。犁庭掃閭(喻徹底摧毀敵巢。亦稱“犁庭掃穴”)。
英文翻譯
◎ 犁
furrow plough plough up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犁
犂 lí?
〈動(dòng)〉
(1) (形聲。從牛,利聲。本義:牛耕)
(2) 同本義 [till]
犂,耕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。字亦作犁。
犁其庭。——《漢書·匈奴傳》。注:“耕也。”
犂牛之子。——《論語(yǔ)》。皇疏:“或音梨,謂耕犂也。”
古墓犁為田,松柏摧為薪。——《古詩(shī)十九首》
(3) 又如:犁耕(用犁耕田;耕田);犁花(犁翻的土塊);犁春(春耕)
(4) 摧毀,平毀 [destroy]。如:犁穴;犁平(掃蕩平定)
(5) 割開(kāi),劃開(kāi)。通“剺” [cut]。如:犁面(用刀割臉);犁舌(入犁舌獄割舌)
(6) 通“黎”。及,等到 [till;when;by the time]
犂二十五年,吾冢上柏大矣。——《史記·晉世家》
詞性變化
◎ 犁 lí?
〈名〉
(1) 耕地的農(nóng)具。我國(guó)春秋時(shí)代,就已用牛拉犁耕田 [plow;plough]
耕者忘其犁。——《樂(lè)府詩(shī)集·陌上桑》
縱有健婦把鋤犁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
(2) 又如:犁鋤(犁和鋤);犁鋤之厄(死亡的命運(yùn))
(3) 姓
◎ 犁 lí?
〈形〉
(1) 黑(在黑的意義上,黧、黎、犁實(shí)同一詞) [black]
形容枯槁,面目犁黑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·齊策一》
犁旦。——《史記·南越列傳》。索隱:“犁,黑也。天未明尚黑時(shí)也。”
(2) 又如:犁眉駒(良馬名。毛黃色,眉黑。犁,通“黧”);犁黑(黧黑,暗黑色。犁,通“犂”);犁老(指老人。老人面色黧黑,故稱犁,通“黧”);犁明(犁曙黎明。犂,通“黎”)
(3) 通“黎”。眾多之意 [many]
今商王受,力行無(wú)度,播棄犂老。——《書·泰誓中》
(4) 又如:犁元,犁民(黎民百姓。犂,通“黎”)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lí]
[《廣韻》郎奚切,平齊,來(lái)。]
[《廣韻》力脂切,平脂,來(lái)。]
亦作“犁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耕地翻土的農(nóng)具。
(2)耕。
(3)摧毀,平毀。
(4)釋然;豁然。參見(jiàn)“犂然”。
(5)雜色。
(6)指雜色牛。
(7)通“黧”。黑色。參見(jiàn)“犂老”、“犂黑”。
(8)通“離”。分開(kāi)。
(9)通“黎”。比及。
(10)通“黎”。眾多。參見(jiàn)“犂元”。
(11)通“剺”。參見(jiàn)“犂面”。
(12)量詞。表示雨量相當(dāng)于一犁入土的深度。
(13)姓。春秋齊有犁彌。見(jiàn)《左傳·定公九年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力脂切,上平6脂,lí,止開(kāi)三平脂A來(lái)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粵 語(yǔ)]:lai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