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cuàn]
[《廣韻》七亂切,去換,清。]
亦作“熶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燒火煮飯。
(2)指燒火做飯的人。
(3)泛指燒煮。
(4)焚燒。
(5)灶。
(6)戲曲名詞。宋雜劇、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。舊時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劇。
(7)古星名。即今之水星。參見“爨星”。
(8)我國古族群名和古地名。三國、晉、南北朝時期由南中占統治地位的建寧(當今云南省曲靖地區)大姓爨氏集團演變而來。分成東爨、西爨兩部。均在今云南省東部。唐代東爨為烏蠻,西爨為白蠻。元代稱烏蠻為黑爨,白蠻為白爨。明以后,爨專指羅羅。
(9)姓。戰國時有爨襄。見《戰國策·魏策一》。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中】【火字部】 熶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681第17【集韻】取亂切,音竄。本作爨。或作??。詳後爨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