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煬
(煬)
yáng ?ㄧㄤˊ
◎ 熔化金屬。
◎ 火旺。
◎ 烘干,烤火。
◎ 古代謚法,去禮遠眾稱“煬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煬
煬 yáng?
〈動〉
(1) 熔煉金屬 [melt metals]
以一鐵范…密布字印…持就火煬之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(2) 另見 yàng
詞性變化
◎ 煬
煬 yàng
〈形〉
(1) 熾熱 [hot]
觀天火之炎煬兮,聽大壑之波聲。——漢· 東方朔《七諫》
(2) 又如:煬火(烈火);煬旱(炎熱干旱);煬煬(火盛的樣子);煬和(融和;暖和)
(3) 另見 yáng?
漢語字典
[①][yàng]
[《廣韻》餘亮切,去漾,以。]
“煬1”的繁體字。
(1)烘烤;烘干。
(2)向火(取暖);烤火。
(3)炊。參見“煬者”。
(4)遮蔽,蒙蔽;擋住。
(5)焚燒。
(6)熾熱。
(7)照耀。
[②][yáng]
[《廣韻》與章切,平陽,以。]
“煬2”的繁體字。
熔化金屬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·去聲二十三漾
[粵 語]:joeng4
[閩南語]:iang5,iong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中】【火字部】 煬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666第26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餘亮切【集韻】弋亮切,??音漾。【說文】炙燥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煬,炙也。【註】今江東呼火熾猛爲煬。【莊子·盜跖篇】冬則煬之。 又【玉篇】對火也。【廣韻】向也。【戰國策】若竈則不然,前之人煬,則後之人無從見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煬,暴也。【春秋·定元年】立煬宮。【註】煬公伯禽子也。其廟已毀。季氏禱之。而立其宮。 又【玉篇】熱也。【揚雄·甘泉賦】南煬丹崖。 又【集韻】式亮切,音餉。燥也。 又【廣韻】與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余章切【正韻】移章切,??音陽。【廣韻】釋金也。【集韻】爍金也。或作烊。 又【集韻】尸羊切,音商。魯煬公。徐邈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