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瀲
(瀲)
liàn ?ㄌㄧㄢˋ
〈名〉
◎ 水邊。《文選·潘岳〈西征賦〉》:“華蓮爛於淥沼,青蕃蔚乎翠瀲。”
〈形〉
◎ 水滿溢而波動的樣子。宋·蘇軾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:“水光瀲灩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”
漢語字典
[①][liàn]
[《廣韻》力験切,去豔,來。]
[《廣韻》良冉切,上琰,來。]
亦作“1”。“瀲1”的繁體字。
(1)水際。
(2)漂浮。
(3)見“瀲灩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良冉切,上50琰,liǎn,咸開三上鹽A來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八琰·去聲二十九艷
[國 語]:liàn
[粵 語]:lim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瀲; 康熙筆畫:21; 頁碼:頁660第34【廣韻】良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力冉切,??音斂。瀲灩,水溢貌。【木華·海賦】浟湙瀲灩。 又波際也。【潘岳·西征賦】靑蕃蔚乎翠瀲。 又泛也。【郭璞·江賦】或泛瀲于潮波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力驗切,音殮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或省作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