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dú]
[《廣韻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]
亦作“凟1”。“竇2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豄1”。“瀆1”的繁體字。
(1)溝渠。
(2)江河大川。
(3)指瀆谷水。
(4)見“瀆山”。
(5)濫;過度;煩瑣。
(6)敗亂;混雜。
(7)通“嬻”。褻瀆,輕慢。
(8)通“黷”。貪求;玷污。
(9)姓。漢有瀆弘之。
[②][dòu]
[《集韻》大透切,去候,定。]
通“竇1”。“瀆2”的繁體字。
洞穴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屋部定母,dok
[廣 韻]:徒谷切,入1屋,dú,通開一入東定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六宥·入聲一屋
[國 語]:dú,dòu
[粵 語]:duk6
[閩南語]:tok8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瀆; 康熙筆畫:19; 頁碼:頁658第34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谷切【正韻】杜谷切,??音牘。【說文】溝也。【爾雅·釋水】注澮曰瀆。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。【釋名】瀆,獨也。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。【白虎通·巡狩篇】瀆者,濁也。中國垢濁,發源東注海,其功著大,故稱瀆。【風俗通·山澤篇】瀆者,通也,所以通中國垢濁。 又小渠也。【賈誼·弔屈原賦】彼尋常之汙瀆兮,豈能容吞舟之魚。 又慁也,重複也。【易·蒙卦】再三瀆,瀆則不告。 又慢也。【易·繫辭】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。 又易也。【左傳·成十六年】瀆齊盟而食話言。 又山名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瀆山,蜀之汶山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大透切,音豆。句瀆,地名。【左傳·桓十二年】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。 又與竇同。【左傳·襄三十年】伯有自墓門之瀆入。瀆,徐邈音豆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水】江湖淮濟爲四瀆。〕 謹照原文江湖改江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