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溪
xī ? ㄒㄧˉ
◎ 山里的小河溝,泛指小河溝:山溪。清溪。溪水。溪澗。溪谷。溪壑。
英文翻譯
◎ 溪
brook rivulet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溪
嵠 xī?
〈名〉
(1) (溪本作谿)
(2) 山間不與外界相通的小河溝 [brook;rivulet]
嵠,山瀆無所通者。——《說文》
是故溪狹者速涸。——《墨子·親士》
子越自石溪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十六年》。注:“入庸道。”
振溪通谷,蹇產溝瀆。——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
(3) 又如:溪步(水涯與渡船處);溪徑(小路。引申謂途徑)
(4) 泛指小河流[rivulet]
武陵有五溪,謂雄溪 、無溪、酉溪、辰溪其一焉。——《水經注·沅水》注
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陶淵明集·桃花源記》
灌水之陽有溪焉,東流入 瀟水。—— 柳宗元《愚溪詩序》
(5) 又如:溪頭(溪邊)
(6) 沒有出口的山溝[gully]
不臨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——《荀子·勸學》
(7) 古族名 [Xi nationality]。如:溪狗(指陶侃。陶侃是東晉時的溪族人)
(8) 古州名 [Xi prefecture]。在湖南省境內
以溪、 獎、 錦三州降 楚。——《讀史方輿紀要》
漢語字典
[①][xī]
[《廣韻》苦奚切,平齊,溪。]
(1)山間小河溝。
(2)泛指小河溝。
(3)指小路小徑。參見“溪徑”。
(4)古族名。參見“溪狗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苦奚切,上平12齊,qī,蟹開四平齊溪
[平水韻]:上平八齊
[唐 音]:*kei
[國 語]:xī,qī
[粵 語]:kai1
[閩南語]:khe1,khoe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溪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640第22【廣韻】苦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牽奚切。??與谿同。【說文】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【廣韻】或作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