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潼
tóng ?ㄊㄨㄥˊ
◎ 〔潼關(guān)〕a.關(guān)名,在中國(guó)陜西省東部;b.地名,在中國(guó)陜西省東部。
◎ 〔潼潼〕高的樣子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潼 Tóng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童聲。本義:潼水)
(2) 同本義 [Tong River]
(3) 在四川省梓潼縣境內(nèi),南流注入墊江
潼,潼水也,出 廣漢梓潼北界,南入 墊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(4) 在安徽省五河縣境
(5) 在陜西省潼關(guān)縣境
(6) 關(guān)隘名 [Tong pass]。在陜西省潼關(guān)縣
馬超、 成宜,同惡相濟(jì),濱據(jù) 河潼,求逞所欲。——《文選·潘勖·冊(cè)魏公九钖文》
詞性變化
◎ 潼 tóng?
〈形〉
(1) 云起的樣子。引申為盛多 [cloudy]
潼滃蔚薈,林木來(lái)會(huì),津液下降,流潦霈。——漢· 焦贛《易林》
(2) 高貌 [high]
沫潼潼而高厲。——宋玉《高唐賦》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tóng]
[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,定。]
(1)水名。在陜西省潼關(guān)縣境。
(2)水名。在四川省梓潼縣境。也稱小潼水。
(3)水名。在安徽省五河縣境。
(4)關(guān)隘名。在陜西省潼關(guān)縣。
(5)見“潼滃”。
(6)見“潼潼”。
[②][chōng]
[《廣韻》尺容切,平鍾,昌。]
水流灌注或水力撞擊。
[③][zhōng]
[《集韻》諸容切,平鍾,章。]
見“潼3溶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徒紅切,上平1東,tóng,通開一平東定
[平水韻]:上平一東
[唐 音]:*dhung
[國(guó) 語(yǔ)]:tóng,chōng,zhōng
[粵 語(yǔ)]:tu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潼; 康熙筆畫:16; 頁(yè)碼:頁(yè)651第11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徒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徒東切,??音同。水名。【說(shuō)文】水出廣漢梓潼北界。 又水名。【水經(jīng)注】潼水,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。 又水名。【潘岳·西征賦】愬黃巷以濟(jì)潼。【註】潼水,在華隂縣界。 又海名。【王子年·拾遺記】北極之外,有潼海之水。 又潼潼,高貌。【宋玉·高唐賦】沫潼潼而高厲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??他東切,音通。義同。 又【廣韻】尺容切【集韻】昌容切,??音衝。義同。一曰水壞道。 又潼容,車裳也,見【周禮·巾車註】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諸容切,音鍾。溼貌。
考證:〔【潘岳·西征賦】愬黃卷以濟(jì)潼。〕 謹(jǐn)按文選註車駕東行到黃巷亭。卷改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