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滔
tāo ? ㄊㄠˉ
◎ 彌漫,充滿:滔天。滔滔。
◎ 倨慢:“士不濫,官不滔”。
英文翻譯
◎ 滔
flood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滔 tāo?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舀( yǎo)聲。本義:水勢盛大的樣子)
(2) 同本義 [inundating]
滔,水漫漫大貌。——《說文》
滔,漫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象恭滔天。——《書·堯典》
浩浩滔天。
汶水滔滔。——《詩·齊風·載驅》
滔滔江漢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
洪水滔天,浩浩懷山襄陵。——《書·益稷》
(3) 又如:滔涸(水漫溢與干涸);滔漭(水彌漫浩廣的樣子);滔滔滾滾,滔漫(大水漫溢)
(4) 傲慢,專橫霸道 [haughty]
士不濫, 官不滔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六年》
(5) 又如:滔德(倨慢不恭的品格)
(6) 廣大 [wide and long]。如:滔土(廣闊的土地);滔窕(廣遠不著邊際)
詞性變化
◎ 滔 tāo?
〈動〉
(1) 使大水泛濫 [inundate]
舜之時, 共工振滔洪水,以薄 空桑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(2) 云集一起地涌往 [swarm]
無器而民滔乎前。——《莊子》
漢語字典
[①][tāo]
[《廣韻》土刀切,平豪,透。]
(1)大水彌漫。
(2)引申為大貌。
(3)激蕩;振蕩。
(4)傲慢。
(5)涌聚;趨赴。
(6)同“謟”。疑惑。
(7)見“滔風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幽部透母,thu
[廣 韻]:土刀切,下平6豪,tāo,效開一平豪透
[平水韻]:下平四豪
[唐 音]:tɑu
[國 語]:tāo
[粵 語]:tou1
[閩南語]:tho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滔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643第06【唐韻】土刀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他刀切,??音叨。【說文】水漫漫大貌。【書·堯典】浩浩滔天。 又流貌。【詩·齊風】汶水滔滔。 又慢也。【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】士不濫,官不滔。 又水名。【穆天子傳】庚辰至於滔水。 又八風之一。【呂氏春秋】東方曰滔風。 又九土之一。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西南戎州曰滔土。 又【集韻】徒刀切,音陶。聚也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。 【說文】從水舀聲。舀音由。凡慆蹈韜縚等字,皆從舀。上從爪,下從杵臼之臼。凡陷閻諂欿等字??從臽,音陷。與舀義別。
考證:〔【淮南子·地形訓】南戎州曰滔土。〕 謹照原文南上增西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