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miè]
[《廣韻》亡列切,入薛,明。]
“烕1”的今字。“滅1”的繁體字。
(1)除盡,使不存在。
(2)指被除滅的事物。
(3)熄滅。
(4)淹沒。
(5)引申為埋沒,抹煞。
(6)消失;隱沒。
(7)《春秋》用語。謂用重兵攻占,奪取別的國家或城邑。
(8)指國君被殺。
(9)指死亡。
(10)涂抹。
(11)佛教語。滅度。涅槃的意譯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月部明母,miat
[廣 韻]:亡列切,入17薛,miè,山開三入仙A明
[平水韻]:入聲九屑
[唐 音]:*mi?t
[國 語]:miè
[粵 語]:mit6
[閩南語]:biat8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滅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642第01〔古文〕????【唐韻】亡列切【集韻】莫列切,??音搣。【說文】盡也。【周禮·夏官】大司馬九代之,灋外內亂,鳥獸行,則滅之。【註】毀其宗廟社稷曰滅。 又沒也。【易·大過】過涉滅頂。 又火熄也。【書·盤庚】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。 又【韻補】葉明祕切,音媚。【曹植·夏啓讚】大戰于甘,有扈以滅。威振諸侯,元功克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