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溲
sōu ?ㄙㄡˉ
◎ 大小便,特指小便。
◎ 浸泡。
◎ 淘:溲米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溲 sōu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叟聲。本義:用水調和)
(2) 同本義 [mix(powder) with water]
溲,浸沃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溲,水調粉面也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今蘇俗言溲粉、溲面皆是。——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明齊溲酒。——《儀禮·士虞禮》
(3) 又如:溲面(以水拌面)
(4) 淘洗 [wash]
析薪溲米。——《聊齋志異》
(5) 又如:溲箕(竹編的淘米用具)
(6) 排泄大小便 [excrete stool and urine;urinate]
湛至朝堂,遺失溲便,因自陳疾篤,不能復任朝,事遂罷之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湛傳》
臣聞昔者大任娠 文王不變,少溲于豕牢,而得 文王不加疾焉。——《國語》
臣意診之,曰:“涌疝也,令人不得前后溲。”——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。司馬貞索隱:“前溲謂小便;后溲,大便也。”
(7) 又如:溲血(尿血;便血);溲惡(小便與大便);溲溺(撒尿);溲膏(排泄膏狀小便);溲器(尿器)
(8) 吐血 [spit]
溲血死。——《史記》
(9) 排泄精液 [excrete semen]
內熱溲膏是也。——《莊子》
詞性變化
◎ 溲 sōu?
〈形〉
(1) 過時不頂用的 [out-dated]。如:溲話(陳話;老話;舊話)
(2) 用同“餿”。飯菜變質發(fā)出的一種酸臭味 [spoiled smell]。如:溲飯;溲酒
◎ 溲 sōu?
〈名〉
(1) 尿 [urine]
至其矢溲,亦親候其時節(jié)顏色所下。——歐陽修《海陵許氏南園記》
(2) 像尿一樣的液體 [sth.resembling urine]
地溲,溝澗流水。——《本草綱目》
(3) 淘米聲 [sound of rice-washing]
叟,叟叟,淅米聲。通作“溲”。——《集韻》
(4) 溲水 [Sou River],源出今湖北省棗陽縣東北山,流經河南省桐柏縣,至唐縣入澧河,又名“秋河”
漢語字典
[①][sǒu]
[《集韻》所九切,上有,生。]
(1)浸;泡。
(2)引申為沾濕;濕透。
(3)以液體調和粉狀物。
(4)拌和。
[②][sōu][sǒu]
[《集韻》踈鳩切,平尤,生。]
亦作“潚2”。
(1)排泄大小便。
(2)指排泄的糞便。
(3)淘洗。
(4)用同“餿”。飯菜變質發(fā)出的一種酸臭味。
(5)(又讀sǒu)“醙”的古字。參見“溲2酒”。
(6)古水名。源出今湖北省棗陽縣東北山,流經河南省桐柏縣,至唐縣入澧河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所鳩切,下平18尤,shōu,流開三平尤生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·上聲二十五有
[國 語]:sōu,sǒu,shāo
[粵 語]:sau1
[閩南語]:sio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溲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640第34【廣韻】疎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所九切,??音醙。【玉篇】與??同,浸沃也。又水調粉麵也。【禮·內則】爲稻粉糔溲之,以爲酏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疎鳩切,音搜。與叟同。叟叟,淅米聲。 又與醙同。【儀禮·士虞禮】明齊溲酒。【註】明齊,新水也。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。 又溺謂之溲。【後漢·張湛傳】遣矢溲便。 又泡溲,盛多貌。【王褒·洞簫賦】泡溲汎??。 又水名,在南陽。【水經注】溲水,出湖陽北山。 又【集韻】蘇遭切,音騷。亦便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