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tāng]
[《廣韻》吐郎切,平唐,透。]
“湯1”的繁體字。
(1)沸水;熱水。
(2)溫泉。
(3)指溫泉浴池。
(4)帶汁水的菜肴。
(5)指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。
(6)中藥湯劑。
(7)湯池,護城河。
(8)商朝的開國之君。又稱成湯、成唐、武湯、武王、天乙等。
(9)姓。
[②][tàng]
[《廣韻》他浪切,去宕,透。]
“湯2”的繁體字。
(1)高溫物體與皮膚接觸而使之產生疼痛感。
(2)把肉、菜放進開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來。
(3)泛指煮。
(4)用開水或熱水澆、泡。
(5)用熱物接觸冷物使之變暖。
(6)沖撞;冒。
(7)搪,抵擋。
(8)觸,碰。
(9)用同“淌”。
(10)用同“趟”。參見“湯2湯兒”。
(11)通“蕩”。行為放縱。
(12)通“蕩”。大。參見“湯2禹”。
(13)通“蕩”。蕩滌。
[③][shāng]
[《廣韻》式羊切,平陽,書。]
亦作“漡1”。“湯3”的繁體字。
見“湯3湯”。
[④][yáng]
[《集韻》余章切,平陽,以。]
“湯4”的繁體字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陽部透母,thang
[廣 韻]:式羊切,下平10陽,shāng,宕開三平陽書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·去聲二十三漾
[唐 音]:tɑng
[國 語]:tāng,tàng,shāng,yáng
[粵 語]:soeng1tong1
[閩南語]:thng1,thong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湯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638第16【唐韻】土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他郎切,??音鏜。【說文】熱水也。【楚辭·九歌】浴蘭湯兮沐芳。 又水名。【山海經】上申之山,湯水出焉。又【水經注】江水,東逕瞿巫灘,左則湯谿水註之,源出朐忍縣北。 又谷名。【張衡·南都賦】湯谷涌其後。 又州名。【韻會】廣南化外,唐置湯州,天寶時爲湯泉郡。 又縣名。【廣輿記】湯隂縣,屬彰德府。 又【書·虞書疏】除殘去虐曰湯。馬融又云:雲行雨施曰湯。又【風俗通·王霸篇】湯者,攘也,昌也。言其攘除不軌,天下熾盛。 又【廣韻】式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尸羊切,??音商。湯湯,流貌。一曰波動之狀。【詩·大雅】江漢湯湯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他浪切,音儻。熱水沃也。【禮·月令】如以熱湯。 又【集韻】余章切,音陽。與暘同。暘谷,日所出也。亦作陽。【淮南子·天文訓】日出于湯谷。 又【廣韻】他浪切,音盪。與蕩通。【詩·陳風】子之湯兮。【傳】湯,蕩也。【箋】言游蕩無不爲也。 又與盪同。【前漢·天文志】四星若合,是謂大湯。 又【韻補】葉透空切,音通。【東方朔·七諫】何靑雲之流瀾兮,微霜降之蒙蒙。徐風至而徘徊兮,疾風過之湯湯。
考證:〔【楚辭·九歌】浴蘭湯兮沐芳華。〕 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,謹省華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