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渟
tíng ?ㄊㄧㄥˊ
◎ 水積聚而不流動:“禹鑿龍門,通大夏,疏九河,曲九防,決渟水,致之海。”
◎ (水)深:崇渟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渟 tíng?
〈動〉
(1) 水積聚不流 [(of water)stagnate]
渟,止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渟涔障潰。——《文選·馬融·長笛賦》
(2) 又如:渟洄(渟瀅,渟瀠。水回旋不進的樣子);渟洿(停滯不流的樣子);渟涵(水積聚;水澤)
詞性變化
◎ 渟 tíng?
〈形〉
(1) 深 [deep]。
(2) 如:渟泓(積水深的樣子)
(3) 水明靜清澈的 [clear]。
(4) 如:渟渟(水平靜的樣子);渟澂(水靜而清澈)
漢語字典
[①][tíng]
[《廣韻》特丁切,平青,定。]
(1)水聚集不流。
(2)泛指停聚。
(3)深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特丁切,下平15青,tíng,梗開四平青定
[平水韻]:下平九青
[國 語]:tíng
[粵 語]:ti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渟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633第47【廣韻】特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唐丁切,??音庭。【埤蒼】渟,水止也。【史記·李斯傳】決渟水致之海。或作亭。【前漢·西域傳】其水亭居。 又與停同。【後漢·趙岐傳】渟車呼與共載。 又【集韻】湯丁切,音廳。與汀同。水際平地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