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淟
tiǎn ?ㄊㄧㄢˇ
◎ 〔淟涊(niǎn )〕a.污濁,卑劣,如“切淟淟之流俗。”b.熱風(fēng),悶熱,如:“溫風(fēng)淟淟。”c.軟弱,懦怯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淟 tiǎn?
〈名〉
(1) 污垢,斑漬 [dirt]。
(2) 如:淟濁(污濁);淟然(污穢);
詞性變化
◎ 淟 tiǎn?
〈動〉
(1) 沉淪;埋沒 [sink into]。
(2) 如:淟汩;淟湎(沉湎濁流。亦指流俗)
漢語字典
[①][tiǎn]
[《廣韻》他典切,上銑,透。]
(1)污濁;卑污。參見“淟濁”。
(2)見“淟涊”。
(3)沉淪,埋沒。參見“淟汩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他典切,上27銑,tiǎn,山開四上先透
[國 語]:tiǎn
[粵 語]:tin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淟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630第12【廣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他典切,音腆。【博雅】淟涊,垢濁也。【楚辭·遠(yuǎn)遊】切淟涊之流俗。 又汨沒也。【唐書贊】淟汨於隋。 又【集韻】多殄切,音典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