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淖
nào ?ㄋㄠˋ
◎ 爛泥,泥沼:泥淖。污淖。淖濘(泥濘)。
◎ 〔淖爾〕蒙語,湖泊,如:“羅布淖淖”(即“羅布泊”,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)。
◎ 柔和。
● 淖
zhuō ?ㄓㄨㄛˉ
◎ 姓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淖 nào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卓聲。本義:泥沼;深泥,爛泥)
(2) 同本義 [mire]
淖,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天雨淖?!?a href="/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/" target="_blank">漢書·韋元成傳》
世沉淖而難論兮。——《楚辭·怨世》
和泥曰淖?!?a href="#">通俗文》
有淖于前,乃皆左右相違于淖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
濯淖污泥之中?!?a href="#">資治通鑒·漢紀》
(3) 又如:淖濘(泥爛滑溜);淖湴(淤泥);淖污(泥水混濁);淖田(爛泥田);淖潦(爛泥積水)
(4) 流體 [fluid]
漆淖水淖,合兩淖則為蹇?!?a href="#">呂氏春秋》
(5) 姓
詞性變化
◎ 淖 nào?
〈形〉
(1) 濕潤 [moist]
淖乎如在于海。——《管子·內業》。
淖,濕也?!?a href="#">廣雅》
(2) 又如:淖澤(濕潤)
(3) 柔和 [soft]
夫水,淖弱以清?!?a href="/r_ci_1fd8ed6abb6e1d26f945cc57ac6e7acb/" target="_blank">管子·水地》
嘉薦普淖?!?a href="/r_ci_20095aec3b2b14b5278b83ae1880e3c4/" target="_blank">儀禮·少牢禮》。注:“和也?!?br>
(4) 又如:淖溺(柔軟);淖糜(爛糊粥);淖濘(泥濘)
漢語字典
[①][nào]
[《廣韻》奴教切,去效,泥。]
(1)爛泥;泥沼。
(2)指泥濘。
(3)指水澤。
(4)流體;稀泥漿狀。
(5)濕潤。
(6)沉溺。參見“淖溺”。
(7)陷沒。
(8)消融。參見“淖冰”、“淖溺”。
[②][zhào]
[《集韻》直教切,去效,澄。]
中和,調和。
[③][zhuō]
[《集韻》竹角切,入覺,知。]
姓。戰國楚有淖齒。見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。
[④][chuò]
[《集韻》尺約切,入藥,昌。]
通“綽1”。
(1)寬。
(2)見“淖4約”、“淖4弱”、“淖4溺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奴敎切,去36效,nào,效開二去肴娘
[平水韻]:去聲十九效
[國 語]:nào,chuò,zhuō,zhào
[粵 語]:naau6
[閩南語]:noa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淖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629第27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奴敎切,音鬧?!菊f文】泥也?!咀髠鳌こ墒辍坑心嘴肚?,乃皆左右相違於淖。 又【字林】濡甚曰淖?!厩皾h·郊祀志】堅冰淖溺?!∮炙?。【山海經】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,日月所入。有三澤,名曰三淖?!∮中??!韭肥贰砍讎葼懩资?。 又【集韻】直敎切,音棹。和也?!緝x禮·士虞禮】嘉薦普淖?!驹]】普,大。淖,和也。德能大和,乃有黍稷?!∮殖呒s切,音綽。與繛綽??同?!菊f文】??也?!厩f子·逍遙遊】淖約如處子?!驹]】淖約,柔弱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