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淄
zī ?ㄗˉ
◎ 〔淄河〕水名,在中國山東省。
◎ 古同“緇”,黑色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淄 zī?
〈名〉
(1) 中國水名 [Zi River]
(2) 今山東省內的淄河。源出萊蕪縣東北,流經臨淄市東,過廣饒縣境,匯合小清河入海
(3) 山東省新泰縣的羊流河
(4) 中國古州名 [Zi prefecture]。隋置,治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
(5) 〈形〉 黑色。通“緇” [black]
不曰白乎?涅爾不淄。——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
化白于泥淄。——《太玄·更》
在涅貴不淄。——崔瑗《座右銘》
漢語字典
[①][zī]
[《廣韻》側持切,平之,莊。]
亦作“湽1”。
(1)水名。即今山東省的淄河。
(2)通“緇”。黑色。
(3)引申為染黑、污染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側持切,上平7之,zhī,止開三平之莊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國 語]:zī
[粵 語]:z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淄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629第04【廣韻】側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莊持切,??音菑。水名。【水經】淄水,出泰山萊蕪縣原山。 又州名。【廣韻】春秋時屬齊,漢爲濟南郡,宋文帝改淸和郡,隋置淄州。因水以名焉。 又縣名。【廣輿記】淄川,屬濟寧府。臨淄,屬靑州。 又通作菑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幽州,其浸菑時。 又黑色曰淄。【後漢·皇后紀】恩隆好合,遂忘淄蠹。【集韻】俗作??,非。
考證:〔通作菑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幽州,其浸菑。〕 謹照原文菑下增時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