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浛
hán ? ㄏㄢˊ
◎ 古同“涵”(a.沉沒(méi);b.涵道;涵洞)。
◎ 廣大:“浛天蕩蕩望滄滄。”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浛 hán?
〈動(dòng)〉
同“涵”。沉浸 [immerse;steep]
浛天蕩蕩望滄滄,乘桴輕漾著日旁。——晉· 王嘉《拾遺記》
浛,《方言》:“沉也”。——《集韻·覃韻》
詞性變化
◎ 浛 hán?
〈名〉
(1) 同“涵”。涵道,涵洞 [culvert]。如:渠浛(渠道的涵洞)
(2) 水名。通稱湟水,即今廣東省的連江 [the Han River]
(3) 另見(jiàn) hàn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hàn]
[《廣韻》胡紺切,去勘,匣。]
亦作“淊3”。
水與泥相摻和。
[②][hán]
(1)同“涵”。沉浸。
(2)涵洞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胡紺切,去53勘,hàn,咸開(kāi)一去覃匣
[國(guó) 語(yǔ)]:hàn,hán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浛; 康熙筆畫(huà):11; 頁(yè)碼:頁(yè)623第24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?胡紺切,音憾。【玉篇】水和泥也。 又【集韻】姑南切,音弇。與淦同。詳淦字註。 又【集韻】胡南切,音含。【揚(yáng)子·方言】沈也。或作????淊淦澏。【六書(shū)故】??別作浛??。【王子年·拾遺記】浛天蕩蕩望蒼蒼。 又地名。【正字通】浛洸,古英州屬縣。今連州江口之上有浛洸口,屬韶州英德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