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洛
luò ? ㄌㄨㄛˋ
◎ 〔洛河〕水名,在中國陜西省。
◎ 〔洛水〕水名,源于中國陜西省洛南縣,東流經河南省入黃河。古作“雒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洛 luò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各聲。本義:水名。指洛水)
(2) 同本義 [Luo River]
洛,洛水,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,東南入渭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
(3) 北洛河。發源于陜西省定邊縣,東南流經志丹、洛川、蒲城等縣
(4) 洛河發源于陜西省雒南縣華山東麓。本作“雒”。如:洛神(洛水女神洛嬪);洛浦(洛水之濱。傳說這里是洛神出沒處)
(5) 洛陽的簡稱 [Luoyang]
漢語字典
[①][luò]
[《廣韻》盧各切,入鐸,來。]
“洜1”的今字。
(1)指洛水。
(2)周都邑名。戰國秦襄王時改稱洛陽縣。后亦作洛陽的簡稱。
(3)春秋時北方地區少數民族赤狄的一部分。
(4)竭,干涸。參見“洛澤”。
(5)《洛書》的省稱。
(6)通“露”。露水。
(7)通“賂”。贈送。
(8)見“洛洛”。
(9)通“絡”。連絡。參見“洛誦”。
(10)通“落”。參見“洛薄”。
(11)姓。明有洛忠。見《明史·貴州土司傳·平越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盧各切,入19鐸,luò,宕開一入唐來
[平水韻]:入聲十藥
[唐 音]:*lɑk
[國 語]:luò
[粵 語]:lok3lok6
[閩南語]:lok8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洛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620第15〔古文〕洜【唐韻】盧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力各切,??音落?!敬呵铩ふf題辭】洛之爲言繹也。言水繹繹光耀也?!∮炙??!緯び碡暋恳谅鍨e澗?!厩皾h·地理志】洛水,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,東北至鞏縣入河?!旧胶=洝孔捙e之山,洛水出焉。 又雍州之浸?!驹姟ば⊙拧空氨寺逡?,維水泱泱?!局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】正西曰雍州,其浸渭洛。【註】洛出懷德?!∮质裼新逅!旧胶=洝酷荷街自慌畮字?,洛水出焉。【水經注】洛水,出廣漢郡洛縣漳山?!∮謻|??び新逅?。【水經注】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?!∮致尻枺孛!疽唤y志】洛陽,成周之地。漢爲郡。宋初洛陽,河南二縣??置。明屬河南府?!∮致迥峡h,屬西安府,本漢上洛。洛川縣,屬延安府,本漢鄜延。俱見【廣輿記】?!∮致迓?,水溜下之貌。【山海經】爰有淫水,其淸洛洛?!驹]】淫與瑤同?!∮峙c絡同?!厩f子·大宗師】洛誦之孫聞之瞻明?!驹]】誦,通也。苞絡無所不通也?!∮帧卷嵮a】葉盧谷切,音祿?!抉R融·廣成頌】面據衡隂,箕背王屋。浸以波溠,濥以滎洛?! 绢惼客ㄗ黯??!鸢础吨芏Y註》,漢以火德,王忌水,攺爲雒。魏復攺雒爲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