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洚
jiàng ?ㄐㄧㄤˋ
◎ 大水泛濫,洪水:洚水。
漢語字典
[①][jiàng][hóng]
[《廣韻》古巷切,去絳,見。]
[《廣韻》下江切,平江,匣。]
[《廣韻》戶公切,平東,匣。]
[《廣韻》戶冬切,平冬,匣。]
(1)大水泛濫。
(2)古水名。也作“絳”、“降”。經流歷代屢有更易,春秋、戰國時本與漳河為一,后世以枯洚河為洚水,自河北省廣宗縣經南宮、冀、衡水等縣,至武邑縣境復合于漳。今已湮廢。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直隸五·真定府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戸公切,上平1東,hóng,通開一平東匣
[平水韻]:上平一東·上平三江·去聲三絳
[國 語]:jiàng,hóng
[粵 語]:gong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洚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620第14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古巷切,音絳。【說文】水不遵道也。【孟子】洚水警余。又水逆行謂之洚水。 又水名。與降同。【書·禹貢】北過降水,至于大陸。 又【廣韻】戸公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公切。??與洪同。【六書故】洚洪實一字。 又【廣韻】戸冬切【集韻】戸攻切,??音?。又【廣韻】下江切【集韻】胡江切,??降平聲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胡貢切,音哄。義??同。 【集韻】或作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