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泜
zhī ? ㄓˉ
◎ 〔泜河〕水名,在中國河北省。
漢語字典
[①][chí]
[《廣韻》直尼切,平脂,澄。]
古水名。即今槐河。源出河北省贊皇西南,東流入滏陽河。
[②][zhì]
[《集韻》直幾切,上旨,澄。]
古水名。即滍水,今名沙河。源出河南省魯山縣西,東流經葉縣北入汝河。
[③][zhī]
[《廣韻》旨夷切,平脂,章。]
水名。今名泜河。源出河北省臨城縣西,東流歷堯山鎮至寧晉縣南入滏陽河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直尼切,上平6脂,chí,止開三平脂B澄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國 語]:chí,zhī,dì,zhì
[粵 語]:ci4zi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泜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616第22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丁計切,音帝。水名,在常山。【一統志】泜水,在臨城縣西北。【前漢·張耳傳】斬餘泜水上。【註】蘇林曰:泜音祇。晉灼曰:問其方人音柢。師古曰:蘇晉二說皆是也。蘇音祇敬之祇,音執夷反,古音如是。晉音根柢之柢,音丁計反,今其土俗呼之則然。 又【廣韻】旨夷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蒸夷切,??音脂。又【唐韻】直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陳尼切,??音遲。義??同。 又【集韻】直幾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丈幾切,??音雉。與滍同。水出南陽。【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】楚子上與晉師夾泜而軍。【註】泜水,出魯陽縣,東經襄城定陵入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