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泆
yì ?ㄧˋ
◎ 古同“逸”。
◎ 古通“溢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泆 yì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失聲。本義:通“溢”。水滿出)
(2) 同本義 [overflow]
數如泆湯。——《莊子》
(3) 放縱 [let sb. have his own way]。又如:泆宕(放蕩;放縱)
(4) 舒緩安閑 [easy]。如:泆然(舒緩安閑的樣子)
(5) 漂蕩 [drift]。如:泆泆(飄蕩的樣子)
漢語字典
[①][yì]
[《廣韻》夷質切,入質,以。]
(1)放蕩;放縱。
(2)通“溢”。水滿而泛濫。
(3)舒緩安閑。參見“泆然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夷質切,入5質,yì,臻開三入眞A以
[平水韻]:入聲四質
[國 語]:yī,yì
[粵 語]:jat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泆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615第09【唐韻】夷質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弋質切,??音逸。【說文】水所蕩泆也。與溢同。【書·禹貢】入于河,溢爲滎。 又淫放。【書·多士】大淫泆有辭。【左傳·隱三年】驕奢淫泆。【疏】泆,謂放恣無藝。 又泆陽,獸名,豹頭馬尾。一曰神名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西北方之下者,則泆陽處之。 又鳥名。【爾雅·釋鳥】??雉泆泆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?徒結切,音姪。泆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