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沾
zhān ? ㄓㄢˉ
◎ 浸濕:沾衣。沾潤(沾濕浸潤,喻沾得利益)。
◎ 因接觸而附著(zhuó )上:沾水。沾手。沾污。
◎ 染上:沾染。
◎ 指因憑借關系而得到:沾光。沾包。
英文翻譯
◎ 沾
be stained with moisten touch wet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沾 Zhān
〈名〉
(1) 古水名 [Zhan River]
沾,沾水,出 上黨壺關東入 淇。從水,占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(2) 淇水支流。源出山西省壺關縣南趙掌尖老山南麓,東流入河南省,至鶴壁市西注入淇水。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庫
詞性變化
◎ 沾 zhān?
〈動〉?
(1) 假借為“霑”。浸潤;浸濕 [moisten;soak]
沾,一曰益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惠沾渥。——《漢曹全碑》
澍雨沾洽。——《白石神君碑》
汗出沾背。——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
泣下沾衿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長夜沾濕何由徹!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泣下沾襟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伶官傳》
不終朝日,而澍雨沾洽。——《白石神君碑》
十八日,大雨沾足,乃種豆。——《聊齋志異》
(2) 又如:沾足(雨水充足);沾洽(雨水充足;淵博)。又如:沾浹(浸透);沾渥(浸潤);沾臆(沾膺。淚水浸濕胸前);沾濡(浸濕);沾襟(浸濕衣襟);沾灑(水珠灑落浸濕。多指流淚);沾纓(淚水浸濕冠纓。指痛哭、悲傷)
(3) 牽扯,牽連 [involve]。如:沾扯(牽扯);沾帶(牽連);沾戀(牽念留戀);沾連(沾帶。牽連)
(4) 接觸 [touch with]
沾水則高下不平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殊不沾污。
(5) 又如:沾粘(相互粘結,接觸);沾唇(形容略微喝一點酒、茶水等飲料);沾牙(吃喝東西);從來滴酒不沾
(6) 熏陶;感化 [exert influence on]
禮樂所不沾,憲章弗能革。——北魏· 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》
(7) 又如:沾化(感受德化);沾被(影響所及)
(8) 受賞 [be rewarded]。如:沾賚(受賞賜;賞賜);沾賞(受賞賜);沾丐(給人以利益);沾錫(賞賜)
◎ 沾 zhān?
〈形〉
自矜的樣子 [think highly of]。如:沾沾(自矜。自得的樣子);沾沾自炫(自以為美好而自我炫耀)
◎ 沾
霑 zhān?
〈動〉
(1) 雨水浸濕 [soak]
霑,漬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二》
霑體涂足。——《國語·齊語》。注:“霑,濡也。”
霑余襟之浪浪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既霑既足,生我百谷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
(2) 又如:沾衣(潤濕衣服);沾衿(沾濕衣襟);沾醉(飲酒大醉,沾濕胸襟);沾體涂足(身體被田水沾濕,腳上被泥巴涂污)
(3) 比喻恩澤沾潤[moisten]
蓋聞圣主之養民也,仁沾而恩洽。——《文選·揚雄·長楊賦》
(4) 又如:沾沐(承受恩澤);沾洽(雨澤豐足,也以比喻恩澤廣被)
漢語字典
[①][zhān]
[《廣韻》張廉切,平鹽,知。]
[《廣韻》他兼切,平添,透。]
(1)浸潤;浸濕。
(2)受益,沾光。
(3)熏陶;感化。
(4)稍微接觸或挨上。
(5)引申為有某種關系。
(6)因接觸而附著。
(7)自矜貌。參見“沾沾”、“沾沾自喜”。
(8)拘執。參見“沾沾”、“沾滯”。
(9)方言。行。可以。
(10)方言。行。能干。
(11)水名。源出山西省壺關縣東南,東流至河南省湯陰縣西南入淇水。見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。
[②][tiān]
[《廣韻》他兼切,平添,透。]
增添。《楚辭·大招》:“吳酸蒿蔞,不沾薄只。”洪興祖補注:“沾,音添。益也。”一說為多汁。見王逸注。
[③][chān]
[《集韻》癡廉切,平鹽,徹。]
通“覘1”。
觀看;觀察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張廉切,下平24鹽,zhān,咸開三平鹽B知
[平水韻]:下平十四鹽·去聲二十九艷
[唐 音]:*dji?m
[國 語]:zhān,tiān,tiē,diàn,chān
[粵 語]:zim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沾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614第12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他兼切,音添。水名。【說文】水出壷關,東入淇。 又【說文】一曰益也。義同添。【徐鉉曰】今俗別作添,非是。 又【廣韻】張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之廉切,??音詹。漬也,濡也。【史記·滑稽傳】置酒而天雨,陛楯者皆沾寒。【陳丞相世家】汗出沾背,通作霑。 又與覘通。【禮·檀弓】國昭子曰:我喪也,斯沾。【註】沾讀爲覘,視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?都念切,音店。亦水名。 又縣名,在樂平。【漢志】屬上黨郡。【廣輿記】太原府樂平縣,本漢沾縣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的協切,音跕。沾沾,自整貌。【史記·魏其傳】沾沾自喜。【註】師古曰:輕薄也。徐廣曰:沾,昌兼反,又當牒反,一曰尺占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