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jué]
[《廣韻》古穴切,入屑,見。]
“夬2”的被通假字。亦作“決1”。
(1)排除壅塞,疏通水道。
(2)謂掘堤放水。
(3)沖破堤岸;堤岸潰破。
(4)指堤岸潰破之處,決口。
(5)引申指撥開;剖開。
(6)穿通。
(7)張開。
(8)斷;斷裂。
(9)引申為截斷。
(10)斷絕;完畢。
(11)引申指決裂。
(12)決斷;決定。
(13)分辨;判斷。
(14)較量;決定勝負。
(15)判決。
(16)責打。
(17)處死犯人。
(18)果斷。
(19)副詞。必然;一定。
(20)同“趹”、“駃”。
(21)通“抉”。挖出;挑出。
(22)通“抉”。揭發。
(23)通“抉”。撬開;舉。參見“決植”。
(24)通“抉”。選取。參見“決善”。
(25)通“抉”。古代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上的骨質套子,以便鉤弦。俗稱扳指。
(26)通“抉”。指射箭的動作。
(27)通“訣”。辭別,如別。
(28)通“訣”。訣竅。
(29)古水名。參見“決水”。
[②][xuè]
[《廣韻》呼決切,入屑,曉。]
亦作“決2”。
迅疾貌。
[③][quē]
[《集韻》苦穴切,入屑,溪。]
亦作“決3”。通“缺1”。
破裂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呼決切,入16屑,xue,山合四入先曉
[平水韻]:入聲九屑
[國 語]:jué
[粵 語]:kyut3
[閩南語]:koat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決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609第03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古穴切,音玦。水名。【水經】決水,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。【注】俗名爲檀山峴,蓋大別之異名也。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,西北流逕蓼縣故城,灌水注之,故地理志曰:決水北注蓼入灌,灌水於蓼亦入決。 又決決,北方水名。【山海經】龍侯之山,決決之水出焉,東流注于河。 又行流也。【管子·君臣下篇】決之則行,塞之則止。【左傳·襄三十一年】不如小決使道。 又斷也,判也。【禮·曲禮】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,決嫌疑。又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。【禮·曲禮】濡肉齒決,乾肉不齒決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梓人銳喙決吻。【疏】鳥乃喙長,決物食之時,以其近喙本決,故云決吻。決如字。又烏穴反。 又開也。【儀禮·鄕射禮】袒決遂。【註】決猶闓也。以象骨爲之,著右大擘指,以鈎絃闓體也。闓音開。【詩·小雅】決拾旣佽。 又絕也,與訣同。【前漢·蘇武傳】李陵與蘇武決去。【註】決,別也。 又決曹,官名。主罪法者。【後漢·黃昌傳】習文法,仕郡爲決曹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呼決切,音血。疾貌。一曰小飛也。與??通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決起而飛,搶楡枋。決或作??。 又【集韻】苦穴切,音闋。與缺同。或從血作??。亦作決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譬猶騁六驥過決??也。 又涓惠切,音桂。疾貌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麋鹿見之而決驟。【註】決,徐邈讀古惠反。